隋唐与明清时期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05:12
本文关键词:隋唐与明清时期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佛教 造像愿文 隋唐与明清时期 长江流域 信仰心理
【摘要】:隋唐与明清时期的长江流域,不同的政治环境、宗教政策和文化背景对佛教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此间盛极一时的佛教造像及造像愿文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差异。 本文以隋唐与明清时期长江流域的佛教造像愿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在细致梳理并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呈现两时期佛教造像愿文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不同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了两时期佛教信众信仰心理的变化与延续。 隋唐与明清时期,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在发愿主体、造像对象和愿望诉求方面的变化最为明显。其中,前者多个人单独发愿,崇奉对象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诸佛菩萨同时造作,一并供奉的现象较多,而愿望诉求既包含对以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的良好祝愿,也包含为个人世俗问题祈愿的内容;后者在造像主体方面全家人集体造像的比例较大,且愿望诉求更加世俗功利化,这大概与明清时期长江流域,气候复杂多变,生存环境恶劣,底层民众更倾向于解决自身生存与生活问题有关。 从表面上看,隋唐时期长江流域佛教信众的愿望诉求,上至祈愿皇帝康健,国家昌盛,下到一切法界众生“咸同斯福”,宽泛而宏大,呈现出崇高的家国情怀,而明清时期该地区佛教信众的愿望诉求多关注自身发展。但从本质上来说,其关注的都是跟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彼此的愿望里始终都没有摆脱功利主义的影子,这一特点在隋唐至明清佛教信众的信仰心理上始终是延续的。
【关键词】:佛教 造像愿文 隋唐与明清时期 长江流域 信仰心理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79.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选题起因9
- 1.2 文献综述9-12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2-14
- 1.3.1 研究思路12-13
- 1.3.2 研究方法13-14
- 第2章 隋唐与明清时期我国佛教的发展与佛教造像愿文14-17
- 2.1 隋唐与明清时期我国佛教及佛教造像的发展14-15
- 2.2 佛教愿文与造像愿文15-17
- 第3章 隋唐时期与明清时期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整理17-34
- 3.1 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佛教造像愿文17-20
- 3.2 明清时期长江流域的佛教造像愿文20-29
- 3.3 隋唐与明清时期佛教造像愿文文本结构分解29-34
- 第4章 隋唐与明清时期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内容与形式比较34-43
- 4.1 内容比较研究34-39
- 4.1.1 发愿主体的变化34-36
- 4.1.2 造像对象的变化36-37
- 4.1.3 愿望诉求的变化37-39
- 4.2 形式比较研究39-43
- 4.2.1 愿文位置的变化39-40
- 4.2.2 行文特征的变化40-41
- 4.2.3 语言、修辞的变化41-43
- 第5章 从佛教造像愿文的发展演变看民众信仰心理的变化与延续43-50
- 5.1 佛教造像愿文差异存在的原因探讨43-47
- 5.1.1 政治环境与宗教政策43-45
- 5.1.2 文化差异45
- 5.1.3 佛教自身的发展变化45-47
- 5.2 隋唐与明清时期长江流域佛教信众信仰心理的变化与延续47-50
- 5.2.1 信仰心理的变化:从家国情怀到利己主义47-48
- 5.2.2 信仰心理的延续:实用主义48-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谢继胜;;川青藏交界地区藏传摩崖石刻造像与题记分析——兼论吐蕃时期大日如来与八大菩萨造像渊源[J];中国藏学;2009年01期
2 周杰华;夹江新发现的唐代摩崖造像[J];四川文物;1988年02期
3 郝春文;敦煌写本斋文及其样式的分类与定名[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4 于春;蔡青;;四川茂县点将台唐代佛教摩崖造像调查简报[J];文物;2006年02期
5 郑立勇,林松光;试论中国民众的主体宗教意识特性[J];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03期
6 张鹏;;北朝佛教造像记的文学意义[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殷宪;;云冈石窟造像题记及其书法[J];艺术评论;2008年04期
8 李晓敏;;造像记:隋唐民众佛教信仰初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643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643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