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黑城出土西夏蒙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0 02:12

  本文关键词:黑城出土西夏蒙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黑城出土 西夏 蒙书


【摘要】:1909年,俄罗斯探险家科兹洛夫从黑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遗址)挖掘并盗走了大量西夏和元代的文书,这些文书绝大部分收录在1999年开始出版的《俄藏黑水城文献》和2008年出版的《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中。其中黑水城出土的诸多西夏文书中,,大部分是汉文版本,也有一部分是西夏文版本。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括具有识字功能、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文献资料。我们从中选取一部分以启蒙教育为目的的文书来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分为四章,引言部分对中国古代的蒙书发展状况作了简单的分析,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价值,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一章和第二章分别从文书概述、录文、定名、性质、断代等几个方面对黑城出土的识字类蒙书和道德类蒙书进行了简单整理,并对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作了说明和订正。第三章对出土西夏蒙书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进行了深入探究。第四章着重分析了黑城出土西夏蒙书的特点和价值所在。 本文旨在通过对黑城出土西夏蒙书的研究,继续发掘这些出土文献的内涵,诠解前人编写蒙书的思想特点,使文献学研究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展现。
【关键词】:黑城出土 西夏 蒙书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7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引言7-11
  • 1 黑城出土识字类蒙书11-22
  • 1.1 汉文《杂字》11-14
  • 1.1.1 文书概述11
  • 1.1.2 文书部分录文11-12
  • 1.1.3 文书的定名、断代及部分地名问题12-14
  • 1.2 西夏文《三才杂字》14-16
  • 1.2.1 文书概述14
  • 1.2.2 文书部分录文14-15
  • 1.2.3 文书的性质、断代及与汉文《杂字》的比较15-16
  • 1.3 《新集碎金置掌文》16-18
  • 1.3.1 文书概述16
  • 1.3.2 文书部分录文16-17
  • 1.3.3 文书的断代、定名及部分习字残片的整合17-18
  • 1.4 《圣立义海》18-19
  • 1.4.1 文书概述18
  • 1.4.2 文书部分录文18-19
  • 1.4.3 与《杂字》和《三才杂字》的比较19
  • 1.5 《番汉合时掌中珠》19-22
  • 1.5.1 文书概述19-20
  • 1.5.2 文书部分录文20
  • 1.5.3 《掌中珠》是研究西夏语系和宋代西北方音的重要资料20-22
  • 2 黑城出土德行类蒙书22-27
  • 2.1 《新集锦合辞》22-23
  • 2.1.1 文书概述22
  • 2.1.2 文书部分录文22-23
  • 2.1.3 文书的性质、编写方法23
  • 2.2 《新集慈孝传》23-27
  • 2.2.1 文书概述23-24
  • 2.2.2 文书部分录文24-25
  • 2.2.3 文书的定名及编撰目的25-27
  • 3 黑城出土西夏蒙书包含的思想内容27-35
  • 3.1 传统儒家思想27-31
  • 3.1.1 忠孝观念27-29
  • 3.1.2 为人处事29-30
  • 3.1.3 劝学思想30-31
  • 3.2 宗教思想31-35
  • 3.2.1 西夏原始信仰及道教31-33
  • 3.2.2 佛教思想内容33-35
  • 4 黑城出土西夏蒙书的特点和价值分析35-39
  • 4.1 蒙书编写受中原文化影响很大35-36
  • 4.1.1 编排体例35-36
  • 4.1.2 引用书籍36
  • 4.2 西夏蒙书具有普遍性与地域性的特色36-37
  • 4.3 西夏出土蒙书的价值37-39
  • 4.3.1 珍贵的童蒙教材37-38
  • 4.3.2 难得的蒙书史料38
  • 4.3.3 多重的文献价值38-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3
  • 附录43-49
  • 致谢49-50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常业;;夏译本《论语全解》、《孝经传》中的避讳字[J];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2 李晓明;;英藏黑水城西夏文《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残页考释[J];西夏研究;2010年04期

3 黄延军;;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考补[J];西夏研究;2010年02期

4 杜建录;;俄藏西夏天庆年间典粮文契考释[J];西夏研究;2010年01期

5 段玉泉;惠宏;;西夏文《佛顶无垢经》考论[J];西夏研究;2010年02期

6 ;欢迎赐稿 欢迎订阅[J];西夏研究;2010年04期

7 于光建;黎大祥;;武威市博物馆藏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上集残叶考释[J];西夏研究;2010年04期

8 满宏民;刘忠;;第二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在武威隆重召开[J];发展;2011年09期

9 张琰玲;;西夏学研究在宁夏[J];西夏研究;2010年02期

10 李华瑞;;近30年国内的西夏史研究述评[J];西夏研究;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俊川;;西夏文识读过程中的几个细节[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八辑)[C];2006年

2 ;《中国藏西夏文献》征订启事[A];西夏学(第二辑)[C];2007年

3 许伟伟;;《中国藏西夏文献》受到媒体广泛关注[A];西夏学(第三辑)[C];2008年

4 史金波;;《中国藏西夏文献》的内容特点[A];西夏学(第三辑)[C];2008年

5 蔡美彪;;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祝贺《中国藏西夏文献》出版[A];西夏学(第三辑)[C];2008年

6 胡玉冰;;汉文西夏文献之特点及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7 束锡红;;伯希和与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考论[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8 白滨;;开创我国西夏研究的新局面[A];西夏学(第三辑)[C];2008年

9 史金波;;西夏文概述[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10 陈育宁;;西夏文献整理研究的里程碑(代序)[A];西夏学(第二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舒玲;《中国藏西夏文献》——复活消失的历史[N];宁夏日报;2007年

2 杨志燕;阿木古林:守护黑城的人[N];西部时报;2006年

3 王秋实 容丽;妙手回春 国家图书馆修复百件西夏文献[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4 庄电一;大型图书《法藏敦煌西夏文献》面世[N];光明日报;2007年

5 冯舒玲;《中国藏西夏文献》出版[N];宁夏日报;2007年

6 赵凤华;《中国藏西夏文献》填补西夏学研究众多空白[N];科技日报;2007年

7 特约记者 府宪展邋记者 余传诗;一个王朝历史的回归[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安然;“黑城”变“绿城”[N];中华建筑报;2004年

9 记者 庄电一;贺兰山废弃石窟中发现大量珍贵西夏文献[N];光明日报;2005年

10 周志忠邋曹玲娟;流失西夏文献悉数“归国”[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安娅;西夏文藏传《守护大千国土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树娜;黑城出土西夏蒙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杨;《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西夏文诸本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张瑞敏;西夏文《添品妙法莲华经》(卷二)译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蔡伟政;黑水城所出元代礼仪祭祀文书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任菲菲;西夏史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韩潇锐;西夏文《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7 杨汉昭;1980-2000年国内西夏学的研究进程[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高振超;西夏文《经律异相》(卷十五)考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守权;西夏饮食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48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648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a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