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传说中的唐虞时代及其考古学印证

发布时间:2017-08-10 04:12

  本文关键词:传说中的唐虞时代及其考古学印证


  更多相关文章: 唐虞时代 陶寺遗址 早期文明 国家


【摘要】:古代文献中传说的尧舜禅让的唐虞时代,其真实性长期以来存在争议。但这一史传不仅见于丰富的传世文献记载,而且已被近年来大量考古发现所印证。唐虞联盟的共同体组织,也已经具备早期国家机构的雏形。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唐虞时代 陶寺遗址 早期文明 国家
【分类号】:K878
【正文快照】: 先秦文献中,夏朝之前,还有一个唐虞时代。古人历来盛称的尧舜禹禅让,传说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唐,又称陶唐氏,1即尧及其领导的共同体;虞,又称有虞氏,2乃舜及其领导的共同体。自从近代西方民族学、人类学传入我国以后,这些共同体或又称为部落,因而由唐、虞等共同体联合组成的更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驽;;山西襄汾县陶寺城址发现陶寺文化大型建筑基址[J];考古;2004年02期

2 何驽;;山西襄汾县陶寺城址祭祀区大型建筑基址2003年发掘简报[J];考古;2004年07期

3 严志斌;何驽;;山西襄汾陶寺城址2002年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2005年03期

4 易建平;酋邦与专制政治[J];历史研究;2001年05期

5 彭邦本;禹族西兴东渐及其在黄河中下游的活动初探[J];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邦本;;汶川三题——历史文化资源与灾后重建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陈亮;;宝鸡桥镇出土龙山时期筒瓦略谈[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郭智勇;;浅析陶寺文明形成的推动因素[J];沧桑;2007年02期

4 乔松林;;对清华简《保训》篇思想的三层解读——由《保训》篇“中”的含义说起[J];船山学刊;2012年03期

5 王玲玲;;“干戈”、“玉帛”没穿越——也说成语“化干戈为玉帛”[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6期

6 王震中;从中原地区国家形态的演进看其文明化进程[J];东岳论丛;2005年03期

7 巴新生;李友东;;探讨中国国家起源的几种理论模式的回顾和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许宏;;公元前2000年:中原大变局的考古学观察[J];东方考古;2012年00期

9 吴文祥;葛全胜;;4.5~4.0kaB.P.气候变化、人口增长、条件限制与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酋邦社会产生[J];第四纪研究;2014年01期

10 王巍;;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新动向与新进展[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邦本;;炎帝、姜炎文化略论[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2 彭邦本;;古城、酋邦与共主政治的起源——以川西平原古城群为例[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晓毅;陶寺考古:技术的实证解析[D];山西大学;2011年

2 徐忠明;包公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彭邦本;先秦禅让传说新探[D];四川大学;2006年

4 林志森;基于社区结构的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李栋;先秦礼制建筑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韩香花;史前至夏商时期中原地区手工业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李丽娜;龙山至二里头时代城邑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Pauline SEBILLAUD(史宝琳);中原地区公元前三千纪下半叶和公元前两千纪的聚落分布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兴超;黄河流域仰韶时代晚期—龙山时代陶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肖男;先秦时期的原始宗教与王权[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魏聚锋;陶寺聚落与酋邦社会[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海涛;尧舜禹权力继承问题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纪昌;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与国家的产生[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喻中;权力起源的比较法文化研究——以北美印第安部落与中国古代酋邦为例[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7 孙博;敬天格物[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8 李小龙;夏县东下冯遗存再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剩勇;东南地区:夏文化的萌生与崛起——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文化圈的比较研究探寻夏文化[J];东南文化;1991年01期

2 郑杰祥;夏部族起源的探讨[J];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3 何驽;迈向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J];华夏考古;1999年01期

4 李晓路;夏文化地望在东南地区说[J];江汉论坛;1987年11期

5 李桂芝;契丹贵族大会钩沉[J];历史研究;1999年06期

6 易建平;论古代非专制政治地区发展的差异[J];历史研究;1998年06期

7 李绍明;从石崇拜看禹羌关系[J];四川文物;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重阳;乔兆坤;;尧舜禹帝都探赜——关于“唐虞及夏皆都冀方”的几点认识[J];运城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2 ;炎黄历史找到文字记载[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648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648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a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