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0 08:18
本文关键词:钓鱼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钓鱼城 城池布局 防御系统 城池特征 地位作用
【摘要】:重庆市合川区东面嘉陵江对岸5千米的钓鱼山上,伫立着一座钓鱼城。该城始建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南宋淳yP三年(1243年)正式规模化建城,后分别在南宋宝yP二年(1254年)、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两次较大规模修建完善,最终形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钓鱼城”。钓鱼城在36年宋蒙(元)战争中没有在军事上被攻破,却在降元后被元军大规模拆毁。之后在元、明、清、民国七百年的历史长河反复的局部性毁与建中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钓鱼城。钓鱼城为南宋政权遏制蒙元大军从四川方向的攻击而建,凭借着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身层密严实的防御系统,建成之后便成为南宋四川方面防御体系中的核心,掌控着巴蜀大地的防御网络,是我国古代军事战争中城防系统的经典一例。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历史文献资料为核心,结合考古资料和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对钓鱼城历史源流、城市布局与系统、城防体系及特征、作用与地位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充分认识了钓鱼城之所以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源。笔者首先清楚认识钓鱼城的地理位置和形胜,为钓鱼城历史的学习和城池的研究奠定基础。然后借助历史文献资料,过渡到钓鱼城修建背景的学习研究,述清蒙宋战争脉络及战争之下南宋政权的防御考量,阐释南宋四川防御体系,明确钓鱼城在该防御体系中的地位;再对钓鱼城的三次较大规模修建进行概述。次后结合史料、考古资料、考察资料等对钓鱼城布局进行分析论述。之后再对钓鱼城城池特征进行分析、归纳与论述,重点分析钓鱼城防御体系特征。最后,以史实为依据简单地概述钓鱼城的损毁和修复,讨论钓鱼城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钓鱼城 城池布局 防御系统 城池特征 地位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78.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前言7-11
- (一)研究意义7
- (二)相关研究概况7-11
- 一、钓鱼城地理位置及形胜11-14
- (一)钓鱼城地理位置及形胜11-12
- (二)建城之前的钓鱼山12-14
- 二、钓鱼城的修建14-23
- (一)建城背景14-20
- (二)钓鱼城的修建20-23
- 三、钓鱼城的布局23-36
- (一)钓鱼城的整体布局和基本设施23-30
- (二)钓鱼城的防御体系30-36
- 四、钓鱼城城池特征36-40
- (一)钓鱼城特殊地理位置36-37
- (二)钓鱼城城池布局特点37-38
- (三)钓鱼城防御体系特征38-40
- 五、钓鱼城的损毁和修复40-41
- (一)元代拆焚钓鱼城40
- (二)明清修复钓鱼城40
- (三)近代以来钓鱼城的损毁与修复40-41
- 六、钓鱼城的地位和作用41-43
- (一)钓鱼城的地位41
- (二)钓鱼城的作用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4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8
【参考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 袁东山 蔡亚林;[N];中国文物报;2010年
,本文编号:649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649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