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吴城文化刻符陶器
本文关键词:试论吴城文化刻符陶器
【摘要】:本文以吴城文化刻符陶器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吴城文化刻符陶器进行了全面的资料收集,对其发展阶段、文化特征、文化关系与文化源流等问题进行了专门性的研究。在方法论上,本文运用了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方法,梳理了吴城文化的陶器分期,并在此基础上对刻符陶器进行了时代整理;利用统计法,对刻符陶器器类、陶符形态、陶符位置等进行了总结归纳,总结了吴城文化刻符陶器的文化特征;利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对吴城文化、万年文化、石灰山文化和中原商文化中刻符陶器的文化特征,并对其文化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在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吴城文化刻符陶器的源流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观点为:1、吴城文化刻符陶器的发展是与吴城文化发展阶段同步的,这说明吴城文化刻符陶器与吴城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2、吴城文化刻符陶器有着自身独立的文化特征,不同于同期其他考古学文化。在文化关系上,吴城文化与万年文化刻符陶器差异显著,应为互相独立发展的两支刻符陶器文化;吴城文化中的刻符陶器在石灰山文化的遗址被发现,反映出吴城文化对石灰山文化刻符陶器的文化影响;吴城文化与中原商文化间刻符陶器从器类、刻符位置等均不相同,且吴城文化中的商文化因素陶器皆不见刻符,说明吴城文化刻符陶器不受商文化刻符陶器影响。3、吴城文化刻符陶器为本地起源,最早上限可追溯至当地新石器时代晚期,但仍存在文化“缺环”;进入西周时期后,在当地仍可找到刻符陶器,但数量极少,是刻符陶器随吴城文化衰落的反映。
【关键词】:吴城文化 刻符陶器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76.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4
- 一、概念界定7-8
- 二、研究现状8-9
- 三、研究目的9-10
- 四、研究方法10-14
- 第一章 吴城文化刻符陶器的分期与内涵14-48
- 第一节 相关遗址分期14-26
- 第二节 各期刻符陶器图示及量化分析26-32
- 第三节 刻符陶器的器类与刻符位置32-38
- 第四节 陶符的性质分类与刻划类型38-45
- 第五节 刻划陶符与戳(压)印陶符的关系45-48
- 第二章 吴城文化刻符陶器与其他相关文化遗存的关系48-64
- 第一节 吴城文化刻符陶器与邻近商代考古学文化同类遗存关系48-55
- 第二节 吴城文化刻符陶器与中原商文化同类遗存关系55-64
- 第三章 吴城文化刻符陶器的源流64-72
- 第一节 吴城文化刻符陶器的来源64-70
- 第二节 吴城文化刻符陶器的去向70-72
- 结语72-74
- 参考文献74-79
- 后记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明瀚;;吴城文化研究三十年的回顾与前瞻[J];殷都学刊;2005年04期
2 彭明瀚;;吴城文化的社会形态与文明进程[J];中原文物;2006年05期
3 吴志刚;;吴城文化族属源流考辨[J];四川文物;2011年01期
4 詹开逊,刘林;从新干商鼎看吴城文化的性质[J];南方文物;1992年02期
5 李再华;吴城文化的再认识——有关文明问题的讨论[J];南方文物;1993年02期
6 区家发;吴城文化渊源蠡测[J];南方文物;1994年01期
7 吴志刚;;吴城文化与周公南征[J];四川文物;2009年03期
8 邹芙都;;商代考古文化研究的力作——《吴城文化研究》品读[J];农业考古;2006年04期
9 彭明瀚;吴城文化的畜牧业概述[J];农业考古;2005年01期
10 彭明瀚;;吴城文化与周边诸考古学文化之间的关系[J];东方博物;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教;;《吴城文化研究》梗概[A];艺海探真——论文论著选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彭裕商;《商代江南》——吴城文化研究成果汇集[N];中国文物报;2011年
2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樟树市人民政府;聚焦吴城[N];中国文物报;2005年
3 记者 徐锦忠 李昆;吴城文化遗址所在地30年未建新房 当地村民自觉保护遗址将整体搬迁[N];江西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印(石昆);吴城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方圆;商周赣地历史文化的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奚培坤;试论吴城文化刻符陶器[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57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657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