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国与古希腊青铜神兽纹饰对话
本文关键词:古中国与古希腊青铜神兽纹饰对话
【摘要】:在人类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这一时期,东西方国家相继进入奴隶制社会。中国夏商周三代与古希腊爱琴文明同属于一个时期的奴隶社会,尽管东西方之间由于政治、信仰和生活习性等的差异,呈现出不同风格的工艺美术品。但在远古时期,东西方国家之间还没有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这些工艺美术品造型和功能、纹饰内涵和美学意蕴、雕刻技艺和手法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为了进步探索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文化内涵、人类艺术的起源以及造成中西方艺术之间差异的原因,本文从中国夏商周三代和古希腊爱琴文明的青铜器神兽纹饰进行比较研究,探索其所表现出来的形式规律,分析造成这些差异性的原因,摸索人类艺术的起源和精髓。论文基本构架分成六个章节。 第一章,主要对有关中国和希腊的青铜纹饰的研究现状做了简述,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范围和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方法。 第二章,研究了不同社会背景下的青铜器起源与发展。以及在这种背景下的青铜器制作工艺与流程。 第三章,通过对中西方神话体系的研究,分析了不同神话体系对青铜造物思想的影响。中国“道”的哲学神话体系下诞生的神话故事也使中国的青铜雕塑具有独特的特点,“神似”成为古中国神话体系下的造物思想,是用感性的方式对待对象。古希腊“说”的哲学神话体系下诞生的神话故事的思想核心是强调入的能力。“形似”成为古希腊神话体系下的造物思想,是用理性的方式对待对象。 第四章,分析比较了中西方青铜器神兽纹饰的特点。中国夏商周青铜器功利性明显,重“善”轻“美”,而且善的意蕴是神秘的、隐晦的,具有强大的震摄力。古希腊的青铜雕塑,其真善美意蕴重在“美”,而且其美的表现是轻松的、理性的,具有一种亲和力。 第五章,总结中国夏商周三代青铜纹饰的形式规律,为现代图形设计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也为现代艺术设计实践提供了多样化的创作手法。 第六章,对论文进行概括,得出结论。 青铜器纹样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带着中国人自己的形式美法则,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我们既要继承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瑰宝,把传统纹饰与到现代设计相结合,将青铜器文化的精髓注入到现代设计中去,又要加强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发扬民族传统艺术,使中国青铜器纹饰走向国际化,成为世界设计符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青铜器 神兽纹 古中国 古希腊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522;K87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第1章 绪论10-14
- 1.1 研究的背景与动机10-11
- 1.1.1 选题的背景10
- 1.1.2 选题的动机10-11
- 1.2 研究的意义与待解决问题11-12
- 1.2.1 研究意义11-12
- 1.2.2 待解决的问题12
- 1.3 研究内容12
- 1.4 研究的方法与创新12-14
- 1.4.1 研究方法13
- 1.4.2 创新之处13-14
- 第2章 青铜时代的概述14-24
- 2.1 起源时间14
- 2.2 地理条件14-15
- 2.2.1 古中国——河的哺育14-15
- 2.2.2 古希腊——海的历练15
- 2.3 社会背景15-21
- 2.3.1 制度16-17
- 2.3.2 文化17-19
- 2.3.3 习俗19-21
- 2.4 青铜器制作工艺与流程21-22
- 2.4.1 材料与冶铸21
- 2.4.2 制造技术21-22
- 2.5 小结22-24
- 第3章 古中国、古希腊神话体系对青铜造物思想的影响24-38
- 3.1 古中国神话体系下的造物思想24-30
- 3.1.1 “道”的哲学24-25
- 3.1.2 多元制宗族式结构25-26
- 3.1.3 器物的功能性26-27
- 3.1.4 器物的审美性27-30
- 3.2 古希腊神话体系下的造物思想30-35
- 3.2.1 “说”的哲学30-31
- 3.2.2 一元制家庭式结构31
- 3.2.3 器物的功能性31-32
- 3.2.4 器物的审美性32-35
- 3.3 不同神话体系下的青铜造物的差异35-36
- 3.4 小结36-38
- 第4章 古中国、古希腊青铜器神兽纹饰的比较38-47
- 4.1 纹饰分类38-42
- 4.1.1 古中国——动物、神兽类38-40
- 4.1.2 古希腊——神像、英雄像40-42
- 4.2 纹饰题材42-43
- 4.2.1 古中国“物化主义”42
- 4.2.2 古希腊“人本主义”42-43
- 4.3 装饰形式43-45
- 4.3.1 古中国——意象概括43-44
- 4.3.2 古希腊——自然叙述44-45
- 4.4 艺术风格45-46
- 4.4.1 古中国“威不可侵”——“善”上“美”下的功利性45-46
- 4.4.2 古希腊“平易近人”——“美”上“善”下的审美性46
- 4.5 小结46-47
- 第5章 青铜神兽纹饰对现代设计的启示47-52
- 5.1 灵活多样的设计手法47-49
- 5.1.1 变形法47
- 5.1.2 归纳法47-48
- 5.1.3 组合法48-49
- 5.1.4 重构法49
- 5.2 纹饰应用中的特性49-50
- 5.2.1 地域性49
- 5.2.2 艺术性49-50
- 5.2.3 局限性50
- 5.3 青铜神兽纹饰在现代设计的实践50-51
- 5.3.1 古为今用50
- 5.3.2 “善”=“美”50-51
- 5.4 小结51-52
- 第6章 总结52-53
- 参考文献53-55
- 致谢55-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景海;;古代希腊人体艺术的形成[J];沧桑;2006年05期
2 姚伟钧;宗法制度的兴亡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陈望衡;中国青铜器与古希腊雕塑的比较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李艳梅,白雪晖;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比较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何新;;论远古神话的文化意义与研究方法[J];学习与探索;1986年03期
6 程茜;试论神话与民族精神结构之关系[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镭;夏周商的青铜器美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韩敏;青铜文化考[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成欢欢;青铜器纹饰探究与其对现代设计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朱蓓蓓;试论商周青铜礼器纹饰中权力与审美意志[D];重庆大学;2007年
5 魏晓明;饕餮纹三题:起源、功能与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磊;殷墟青铜兽面纹饰造型艺术初探[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7 张颖;从青铜器的演变过程解读青铜时代的艺术美[D];吉林大学;2009年
8 王莹;商至西周前期青铜器龙纹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姚丹;惠山泥人的传统创作观念在中国当代雕塑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09年
10 景闻;商、西周青铜器写实动物纹饰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58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658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