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摇钱树”相关问题的再探讨
本文关键词:汉魏“摇钱树”相关问题的再探讨
【摘要】:钱树是汉魏时期流行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陪葬明器。本文依据"柱铢"榜题和"摇钱树"的直观形象,认为将"摇钱树"定名为"钱树"较合理。并试从外观形态、文化渊源、文化内涵等方面对汉魏钱树进行全面探讨。
【作者单位】: 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吉林市博物馆;
【关键词】: 汉魏 钱树 思想内涵
【分类号】:K878.9
【正文快照】: 摇钱树是汉魏时期流行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豪亮先生在其论文《钱树、钱树座和鱼龙蔓衍陪葬明器。自20世纪60年代初于豪亮先生首次之戏》中加以运用,后来的学者们纷纷沿用。对摇钱树撰文以来,学术界对摇钱树的研究热情关于摇钱树这一器物,史书中未有记载,学术界不断高涨,逐步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晓亮;;“柱铢”及“离利”辨误[J];考古;2013年01期
2 邱登成;汉代摇钱树与汉墓仙化主题[J];四川文物;1994年05期
3 汤惠生;神话中之昆仑山考述[J];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国;安县与城固摇钱树佛像的比较研究[J];敦煌研究;2004年04期
2 何志国;;论西南与湖北早期佛像的关系[J];敦煌研究;2011年04期
3 吴桂兵;白毫相俑与长江流域佛教早期传播[J];东南文化;2003年03期
4 何志国;论早期佛像在长江流域的传播——以汉晋考古材料为中心[J];东南文化;2004年03期
5 刘兴林;;重庆忠县汉墓出土的顶罐俑和负子俑[J];东南文化;2008年06期
6 索德浩;刘雨茂;;汉代胡人形象面具考——从成都金堂李家梁子M23出土一件胡人形象面具谈起[J];成都考古研究;2013年00期
7 何志国;;南京博物院藏彭山陶座佛像考[J];东南文化;2013年05期
8 张晓杰;;汉代巴蜀吹笛胡人形象的造型特征与文化意涵[J];雕塑;2014年01期
9 董涛;;先秦两汉人的“方外”意识[J];古代文明;2014年03期
10 卢引科;严彬;代福尧;易立;陈剑;周志清;;彭山县汉晋武阳城遗址调查简报[J];成都考古发现;2012年0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虹;死与重生:汉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刘京涛;蒙原佛教造像变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向柏松;中国创世神话形态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罗二虎;西南汉代画像与画像墓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李正晓;中国内地早期佛教造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徐振杰;中国早期佛教造像民族化与世俗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余静;中国南方地区两汉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刘雨茂;汉画像石棺及其神仙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赵玲;印度秣菟罗早期佛教造像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10 英加布;域拉奚达与隆雪措哇:藏传山神信仰与地域社会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贺西林;东汉钱树的图像及意义——兼论秦汉神仙思想的发展、流变[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年03期
2 林向;;我国西南地区出土的汉魏青铜树——“柱铢”[J];考古与文物;2008年02期
3 雷建金;简阳县鬼头山发现榜题画像石棺[J];四川文物;1988年06期
4 赵殿增,袁曙光;“天门”考——兼论四川汉画像砖(石)的组合与主题[J];四川文物;1990年06期
5 邱登成;汉代摇钱树与汉墓仙化主题[J];四川文物;199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光;汉魏时期传统价值的崩溃与文化主题的转移[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4期
2 高旷;;珠玉喻美德,山水拟聪明——汉魏时期品评人物的立象尽意[J];艺术教育;2010年01期
3 陈国灿;略论汉魏时期的巴蜀学派[J];浙江师大学报;1997年04期
4 张健;;汉魏时期的吴地豪族[J];秦汉研究;2013年00期
5 夏毅辉;;汉魏“浮华交会”释义[J];许昌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李传军;;汉魏时期的行旅习俗[J];民俗研究;2008年03期
7 黄觉弘;;论汉魏时期灾瑞谶纬之“有助文章”[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尹玉珊;;试论汉魏子书的特点(上)[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何志国;论汉魏时期民间艺术——摇钱树[J];装饰;2003年10期
10 张继海;;汉魏时期的都亭与城市交通[J];北大史学;2005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瑞泽;;汉魏之际彭城的战略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七辑)——中国古都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暨中华古都徐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尹玉珊;汉魏子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杨园;汉魏文学思想的变迁与士人生命意识觉醒思潮[D];云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晓梅;汉魏之际的英雄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安娜;汉魏神仙诗歌探微:汉魏政治和社会因素对其诗人诗歌创作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2年
3 张继刚;汉魏之际士人精神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健;汉魏时期的吴地豪族与地域文化[D];渤海大学;2012年
5 刘银清;汉魏书牍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汪光荣;汉魏时期少数民族形象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胡舒依;汉魏弘农杨氏家族文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8 明月熙;汉魏汝南应氏家族文学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9 程晨;汉魏之际艺术活动三论[D];安徽大学;2010年
10 刘妍妍;汉魏之际诗歌的尚悲情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60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660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