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内黄三杨庄汉代庭院建筑遗址复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06:28
本文关键词:河南内黄三杨庄汉代庭院建筑遗址复原研究
【摘要】:河南内黄三杨庄汉代庭院建筑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北,东北距内黄县城约30千米,东距濮阳市区约20千米,东南距现在的黄河约45千米,西南距浚县大O>山约20千米。该遗址是因黄河洪水泛滥而被淤沙深埋地下,因此庭院布局、道路、农田保存较好,屋顶和坍塌的墙体基本保持原状。像这样保存完整的汉代地面部分建筑遗迹在全国独一无二。内黄三杨庄汉代庭院建筑遗址的发掘工作自2003年下半年至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先后对遗址内的四处汉代庭院进行了揭露清理,依发现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别命名为三杨庄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庭院建筑遗址。清理出房屋瓦顶、墙基、水井、厕所、池塘、农田、树木、道路等大量遗迹,并出土了一批反映当时生产、生活状况的遗物,内容十分丰富。形象直观的揭示了汉代庭院与农耕布局,反映了汉代下层民众的生产、生活状况。考古工作者根据目前已经清理和考古勘探的情况初步确定,,这是一处西汉末期至东汉初期规模较大的农村聚落遗址。本论文即是以已发掘的四处汉代庭院建筑遗址为研究对象,采取归纳总结、分析推导的研究方法,运用专业理论和设计方法,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及考古资料,考古资料有出土的汉代画像砖石、壁画等二维图像资料,汉代建筑明器、石祠等三维立体资料,以及已发掘的几处汉代建筑遗址,参照历史学、建筑史学、考古学及图像学知识,对其进行复原与推想。真实再现汉代一个庭院(家庭)的建筑布局和生活场景,真实了解各类单体建筑实体的建筑结构与建筑工程技术方法等情况。
【关键词】:三杨庄 汉代 庭院建筑 复原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87;K87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1 绪论8-20
- 1.1 课题的提出、目的和意义8-10
- 1.1.1 课题的提出8-10
- 1.1.2 目的和意义10
- 1.2 课题研究现状10-17
- 1.2.1 汉代居住建筑研究现状10-13
- 1.2.2 三杨庄庭院建筑遗址研究现状13-17
- 1.3 课题研究方法17-19
- 1.4 课题研究框架19-20
- 2 内黄三杨庄庭院建筑遗址的历史与现状20-53
- 2.1 内黄三杨庄遗址概述20-33
- 2.1.1 区位与自然环境变迁20-31
- 2.1.2 历史沿革31-33
- 2.2 内黄三杨庄汉代庭院建筑遗址考古状况33-50
- 2.2.1 考古发掘工作33-35
- 2.2.2 遗存分布与遗存内容(一、二、三、四号庭院)35-50
- 2.3 本章小结50-53
- 3 内黄三杨庄庭院建筑遗址复原资料研究53-82
- 3.1 历史文献53-57
- 3.2 汉代画像砖石57-68
- 3.3 建筑明器68-73
- 3.4 已发掘的汉代居住建筑遗址73-81
- 3.5 本章小结81-82
- 4 内黄三杨庄二号庭院建筑遗址复原研究82-138
- 4.1 三杨庄二号庭院建筑遗址平面布局研究82-93
- 4.2 三杨庄二号庭院建筑空间形象研究93-116
- 4.2.1 空间尺度93-100
- 4.2.2 屋顶形式100-103
- 4.2.3 院墙与院门103-106
- 4.2.4 门、窗106-110
- 4.2.5 梁架110-116
- 4.3 三杨庄二号庭院建造技术研究116-128
- 4.3.1 砖117-123
- 4.3.2 夯土123-124
- 4.3.3 土坯124-125
- 4.3.4 瓦件125-128
- 4.4 复原图纸128-137
- 4.5 本章小结137-138
- 5 内黄三杨庄一、三、四号庭院建筑遗址复原分析138-147
- 5.1 内黄三杨庄一号庭院建筑遗址复原分析138-141
- 5.2 内黄三杨庄三号庭院建筑遗址复原分析141-145
- 5.3 内黄三杨庄四号庭院建筑遗址复原分析145-146
- 5.4 本章小结146-147
- 6 结论147-149
- 致谢149-150
- 参考文献150-156
- 图表目录156-16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俐;传统民居的形态与环境[J];规划师;1997年03期
2 祝贺;刘海旺;朱汝生;张新文;张粉兰;;河南内黄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第二处庭院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2010年03期
3 周学鹰;宋远茹;;汉代“建筑明器”的性质与分类[J];华夏考古;2010年04期
4 刘海旺;;河南秦汉考古发现与研究概要[J];华夏考古;2012年02期
5 周学鹰;对一幅“汉代建筑画像石”的重新释读(之一)[J];华中建筑;2001年03期
6 周学鹰;对一幅“汉代建筑画像石”的重新释读(之二)——从三维空间的角度[J];华中建筑;2002年01期
7 周学鹰;对一幅“汉代建筑画像石”的重新释读(之三)——从“抽象画”的角度[J];华中建筑;2003年06期
8 周学鹰;;汉代建筑大木作技术特征(之一)——斗h1[J];华中建筑;2006年09期
9 刘临安;曹云钢;张旖旎;;从汉代明器看建筑斗h1的特征[J];建筑师;2008年01期
10 曹云钢;张旖旎;;对汉代建筑明器中屋顶特征形式的初探[J];山西建筑;2007年3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玮;黄河中下游地区汉至西晋模型明器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71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671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