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技术支持下汉水中游地区史前聚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5 08:12
本文关键词:GIS技术支持下汉水中游地区史前聚落研究
【摘要】:汉水中游地区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是连接黄河和长江中游两大区域史前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从旧石器时代至夏商周各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较为连贯,该区域考古学文化面貌历来为学界所关注。该地区自仰韶文化晚期就出现了城址,到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时期,古城、古国在邻近的江汉平原地区兴起,两种文化通过汉水中游地区对中原文化产生了强烈影响,石家河文化晚期,该文化突然衰落,并出现了许多来自中原王湾三期文化的因素,此时正处于夏王朝产生的前夕,因此,探讨这一地区的文化变迁,对文明起源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及配合其他基本建设各项考古工作的展开,一些新材料的公布,极大地丰富了该地区史前文化面貌,为该地区史前考古学研究的深入展开奠定了基础。 本文在学术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典型遗址和典型器物组合,将旧石器时代分为早、中、晚三期,仰韶文化分为四期,大溪文化油子岭类型分为早、晚两期,屈家岭文化分为早、中、晚三期,石家河文化分为早、晚两期,王湾三期文化由于材料较少未做分期。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已发现的遗址、聚落进行分期、分类建立数据库,利用GIS技术对各时期聚落分布、海拔、遗址资源域等情况展开综合分析,进一步探讨该地区史前时期聚落的发展与演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该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 GIS分析和研究表明,汉水中游地区史前聚落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发展序列连贯,为该地区新石器早期文化产生创造了条件。仰韶文化时期,该地区聚落存在着由少到多、由小至大的发展趋势,到仰韶文化中期,形成了若干个聚落群,文化发展到鼎盛阶段,尤其是高超的房屋建造技术对中原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仰韶文化晚期江汉地区的大溪文化晚期在吸收周围优秀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发展为屈家岭文化,在汉水中游地区原有聚落群的基础上不断巩固与发展,并迅速向北渗透。石家河文化时期,从聚落分布、资源域分析和聚落规模来看,汉水中游地区的该时期聚落普遍偏小,这与汉水下游地区的城址林立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邻近江汉平原的汉水——随枣走廊一带形成了密集的聚落群,可能已经纳入了石家河古国的文明之中,但是大部分地区仍游离在文明的曙光之外。龙山时代晚期后段,王湾三期文化大幅度南扩,在取代了汉水中游地区的石家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稳定的王湾三期文化乱石滩类型聚落群,并对江汉平原地区的石家河文化产生了持续而又强烈的影响,石家河文化迅速衰败。究其原因,是石家河文化内部矛盾、洪水和禹征三苗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王湾三期文化的南渐,扩大了中原王湾三期文化的发展地域,为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吸收了石家河文化的先进文化因素,为中原文化的发展补充了新的能量,这都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中原在文明起源中核心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汉水中游 史前聚落 GIS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插图目录10-12
- 插表目录12-13
- 1. 绪论13-25
- 1.1 地理环境及研究简史13-22
- 1.1.1 地理环境13-16
- 1.1.2 考古学研究简史16-21
- 1.1.3 GIS在考古学上的应用简史21-22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22-23
- 1.3 研究方法23-25
- 2. 汉水中游史前典型聚落与分期25-55
- 2.1 旧石器时代25-32
- 2.2 新石器时代32-55
- 3. 汉水中游史前聚落的GIS分析55-77
- 3.1 GIS数据库和DEM模型的构建原理55-58
- 3.1.1 GIS数据库55-56
- 3.1.2 DEM数字高程数据56-57
- 3.1.3 坐标和投影57-58
- 3.2 旧石器时代遗址的GIS分析58-63
- 3.2.1 遗址概况58-60
- 3.2.2 GIS技术支持下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分布研究60-63
- 3.3 仰韶时代聚落的GIS分析63-71
- 3.4 龙山时代聚落的GIS分析71-77
- 4. GIS分析下汉水中游社会复杂化进程研究77-93
- 4.1 仰韶时代77-87
- 4.1.1 聚落分布逐步扩大,聚落群聚现象明显77-78
- 4.1.2 生产、生活资料的专业化78-80
- 4.1.3 与其他地区文化交流频繁,文化面貌多元化80-81
- 4.1.4 聚落内部功能分区逐渐清晰,等级聚落和城址开始出现81-87
- 4.2 龙山时代87-93
- 4.2.1 社会发展不平衡,缺少大型核心聚落和史前城址87-89
- 4.2.2 龙山时代早期下游城址的防洪功能探究89-90
- 4.2.3 龙山时代晚期王湾三期文化的南渐90-93
- 5. 结语93-98
- 参考文献98-104
- 附表104-125
- 个人简历125-126
- 致谢126-12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计宏祥;第四纪期间中国南北两大动物区系之间的过渡地带动物群[J];地层学杂志;1994年04期
2 李中轩;朱诚;闫慧;;汉江中下游新石器文化遗址的空间格局[J];地理科学;2011年02期
3 查小春;黄春长;庞奖励;周亚利;;汉江上游郧西段全新世古洪水事件研究[J];地理学报;2012年05期
4 齐乌云;梁中合;高立兵;贾笑冰;王树芝;王金霞;赵志军;;山东沭河上游史前文化人地关系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6年04期
5 黄慰文;;豫西三门峡地区的旧石器[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4年02期
6 吴汝康;董兴仁;;湖北郧县猿人牙齿化石[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80年02期
7 吴汝康;吴新智;;河南浙川的人类牙齿化石[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82年01期
8 黄学诗,郑绍华,李超荣,张兆群,郭建崴,刘丽萍;丹江库区脊椎动物化石和旧石器的发现与意义[J];古脊椎动物学报;1996年03期
9 李晓刚;黄春长;庞奖励;查小春;周亚利;王恒松;;汉江上游白河段万年尺度洪水水文学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8期
10 李超荣;许勇;张双权;成胜泉;李钊;;丹江口库区的旧石器文化——记双树旧石器遗址的发掘[J];化石;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立;江汉平原中全新世古洪水事件环境考古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77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677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