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吴简文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02:06
本文关键词:三国吴简文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三国吴简 汉字 结构类型 部件演变 异写字 异构字
【摘要】:三国吴简文字是三国时期汉字的典型代表,正处在汉字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吴简文字隶书楷化,楷书得以长足发展,汉字字形大为改变、篆隶草行楷多体兼备、字体结构大大调整,其中俗体字、异写字特别突出,代表中古汉字发展中十分典型的环节。 本文以三国吴简文字为对象,从纯文字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综合研究。本文是在完成《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文字编》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由正文和附录两部分组成。 正文分为八章,第一章综述了三国吴简的特质及其意义以及学界对三国吴简所进行的研究,概述了本文研究的内容以及相关研究的现状,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构拟了研究的思路方法,揭示了本研究的现实意义。第二章着重从字量、字频、常用字、次常用字、通用字与生僻字等方面对三国吴简文字的用字情况进行了测查。第三章从类型统计、构形方式以及新增字结构类型例说等三个方面对三国吴简文字进行了调查,比较全面的描写了三国吴简文字结构类型的动态演变。第四章从三国吴简文字的历史继承与流传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梳理了三国吴简文字对古文形体的历史继承,考察了三国吴简文字的历史承用字量以及其流传情况。第五章从简化、繁化、讹变、讹混、类化、异化、糅合、行草书楷化、移位、替换等十个方面来考察三国吴简文字的部件演变,较为深入的探析了隶楷阶段汉字部件的演变规律。第六章从微观的角度对三国吴简文字的笔画进行了探究,揭示了三国吴简文字在笔形、笔画组合与笔顺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异情况;揭示了三国吴简文字笔画数量的变化与其使用频次及其自身繁简程度之间的关系,展示了三国吴简文字在使用过程中的简化程度。第七章从异写字、异构字以及异写与异构的关系等方面来揭示三国吴简文字异写与异构的演化规律。第八章重点考察三国吴简文字中的未释字和误释字,囿于篇幅,本章选释了吴简中的一些古文字和一些俗讹字。 我们以黄德宽老师的“动态理论”为指导,对所发布的三国吴简文献资料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编撰了《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文字编》,在此基础上,新释了简文618个,不计重复达381个,按册制作了新释字表附于文末。 附录是正文的有机部分。附录一是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文字字用情况调查总表,附录二是《嘉禾吏民田家儌》新释字表,附录三是《竹简·壹》新释字表,附录四是《竹简·贰》新释字表,附录五是《竹简·叁》新释字表,附录六是《竹简·肆》新释字表。
【关键词】:三国吴简 汉字 结构类型 部件演变 异写字 异构字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21;K877.5
【目录】:
- 上篇1-366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49
- 第一节 三国吴简与三国吴简研究11-42
- 一、三国吴简11-17
- 二、三国吴简研究17-41
- 三、三国吴简研究存在的不足41-42
- 第二节 研究的材料、理论基础、意义与思路方法42-49
- 一、研究的材料42-43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43-44
- 三、研究的意义44-46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46-49
- 第二章 三国吴简文字的用字调查49-64
- 第一节 字量49-53
- 第二节 字频53-59
- 第三节 常用字、次常用字、通用字与生僻字59-64
- 第三章 三国吴简文字结构研究64-78
- 第一节 三国吴简文字结构类型统计64-69
- 第二节 三国吴简文字构形方式69-73
- 第三节 新增字结构类型例说73-78
- 第四章 三国吴简文字的历史继承与流传78-98
- 第一节 三国吴简文字对古文形体的历史继承78-91
- 一、源于小篆79-89
- 二、承用古隶书89-91
- 第二节 三国吴简文字的历史承用字量91-96
- 第三节 三国吴简文字的流传96-98
- 第五章 三国吴简文字的部件演变98-146
- 第一节 简化与繁化98-111
- 一、简化98-108
- 二、繁化108-111
- 第二节 讹变与讹混111-129
- 一、讹变111-115
- 二、讹混115-129
- 第三节 类化与异化129-134
- 一、类化129-131
- 二、异化131-134
- 第四节 糅合与行草书楷化134-138
- 一、糅合134-135
- 二、行草书楷化135-138
- 第五节 替换与移位138-146
- 一、替换138-142
- 二、移位142-146
- 第六章 三国吴简文字的笔画146-179
- 第一节 三国吴简文字的笔形147-154
- 一、基本笔形147-151
- 二、笔形变异151-154
- 第二节 笔画组合154-156
- 一、笔画组合的类型154
- 二、笔画组合的变异154-156
- 第三节 笔顺156-163
- 一、笔向156
- 二、笔顺156-163
- 第四节 笔画数量163-179
- 第七章 三国吴简文字的异写与异构179-194
- 第一节 异写字179-187
- 一、改变笔形180-182
- 二、增加笔画182-183
- 三、减少笔画183
- 四、改变笔画间的关系183-184
- 五、部件变形184-185
- 六、部件移位185-186
- 七、部件拆分重组186-187
- 第二节 异构字187-190
- 一、增加部件187-188
- 二、减省部件188
- 三、替换义符188
- 四、替换声符188
- 五、构造新字188-189
- 六、古文隶定189
- 七、行草书楷定189-190
- 第三节 异写与异构的关系190-194
- 一、异写是异构的初始形态190-191
- 二、异写同异构的交织发展191
- 三、异写与异构相互转换191-194
- 第八章 三国吴简疑难字考释194-218
- 第一节 释吴简中的古文字194-199
- 第二节 释吴简中的俗讹字199-209
- 第三节 释吴简中的“(?)”209-218
- 参考文献218-246
- 附录246-364
- 附录一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文字字用情况调查总表246-314
- 附录二 《嘉禾吏民田家儌》新释字表314-322
- 附录三 《竹简·壹》新释字表322-331
- 附录四 《竹简·贰》新释字表331-341
- 附录五 《竹简·叁》新释字表341-349
- 附录六 《竹简·肆》新释字表349-364
- 致谢364-3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365-366
- 下篇366-1370
- 凡例369-372
- 正文372-145
- 附录145-13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德宽;汉字构形方式的动态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黄德宽;汉字构形方式:一个历时态演进的系统[J];安徽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3 史吉祥;吉林大学收藏战国、两汉铜镜选介[J];北方文物;1997年03期
4 朱德贵;;长沙走马楼吴简商业税献疑[J];商业研究;2008年12期
5 何山;;汉魏六朝碑刻中的古文字[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湛玉书;;三国吴简“关邸阁”之再认识[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7 郭庠林;中国古代的货币管理[J];财经研究;1987年07期
8 何山;;试析魏晋南北朝碑刻文字的系统性[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邱东联;略论长沙走马楼吴简中的佃田租税简[J];船山学刊;1998年01期
10 于振波;浅析走马楼吴简中“刑”的含义[J];船山学刊;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吕蒙;汉魏六朝碑刻古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刘家军;晋以前汉字草书体势嬗变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何山;魏晋南北朝碑刻文字构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86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686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