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红山口—石人子沟考古遗址公园建立的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2 07:12

  本文关键词:红山口—石人子沟考古遗址公园建立的可行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红山口—石人子沟遗址 考古遗址公园 可行性 建设条件


【摘要】:红山口—石人子沟遗址群自50年代发现以来,考古工作已持续至今,作为游牧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社会、科学、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一系列考古研究成果的发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但是,由于受到自然、人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该遗址群的保护管理现状尚不能满足持续性保护和展示需求,故拟在红山口遗址和石人子沟遗址建立考古遗址公园,作为保护和管理该遗址群的方式。 本文将针对红山口—石人子沟遗址群建立考古遗址公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探讨,在全面掌握遗址群文化内涵、遗址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考古遗址公园保护管理的迫切性,研究考古遗址公园的可行性条件,讨论巴里坤区域的经济可行性、旅游可行性和效益可行性,结合考古遗址公园的成功经验,提出红山口—石人子沟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方案,达到对这一特殊游牧文化遗产资源科学合理的保护管理。
【关键词】:红山口—石人子沟遗址 考古遗址公园 可行性 建设条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3
  • 1.1 研究背景8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8-9
  • 1.2.1 研究内容8-9
  • 1.2.2 研究方法9
  • 1.3 研究现状9-13
  • 1.3.1 可行性研究现状9-11
  • 1.3.2 考古遗址公园研究现状11-13
  • 第二章 红山口—石人子沟考古遗址公园构成及价值分析13-22
  • 2.1 考古遗址公园构成13-18
  • 2.1.1 红山口遗址14-16
  • 2.1.2 石人子沟遗址16-18
  • 2.2 遗址价值18-20
  • 2.2.1 历史价值18
  • 2.2.2 科学艺术价值18-19
  • 2.2.3 社会价值19
  • 2.2.4 经济价值19-20
  • 2.3 遗址特点20-22
  • 2.3.1 罕见的大型石构遗址20
  • 2.3.2 典型的游牧民族文化20
  • 2.3.3 独特的草原生态景观20-22
  • 第三章 红山口—石人子沟遗址现状分析22-29
  • 3.1 遗迹本体保存现状分析22-24
  • 3.2 环境现状分析24-26
  • 3.2.1 自然环境特征24-25
  • 3.2.2 气候环境25-26
  • 3.3 保护管理现状分析26
  • 3.4 遗址展示现状分析26
  • 3.5 基础设施现状分析26-27
  • 3.6 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重心和难点27-29
  • 3.6.1 遗存多且分散,遗址安防难度大27
  • 3.6.2 岩画保护难度大,景观恢复周期长27
  • 3.6.3 遗址辖属各不同,保护管理效率低27-28
  • 3.6.4 区域发展前景大,投入机制需完善28-29
  • 第四章 红山口—石人子沟考古遗址公园建立的必要性29-33
  • 4.1 考古遗址公园建立的必要性分析29-31
  • 4.1.1 保护文化遗产的需要29-30
  • 4.1.2 传承文明的需要30
  • 4.1.3 挖掘文化遗产社会经济价值的需要30-31
  • 4.1.4 对国际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31
  • 4.2 红山口—石人子沟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构想31-33
  • 4.2.1 保证完整性及原真性的统一31
  • 4.2.2 恢复原生态景观31-32
  • 4.2.3 实现可持续发展32-33
  • 第五章 红山口—石人子沟考古遗址公园可行性分析33-41
  • 5.1 考古工作33-36
  • 5.1.1 考古调查及发掘34-35
  • 5.1.2 考古研究成果35-36
  • 5.2 区域发展定位36-37
  • 5.3 政策基础37-38
  • 5.3.1 富民安居工程37-38
  • 5.3.2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扶持政策38
  • 5.4 交通条件38-39
  • 5.5 环境观赏性39-41
  • 第六章 红山口—石人子沟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方案41-60
  • 6.1 红山口—石人子沟考古遗址公园的发展前景和效益分析41-47
  • 6.1.1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41-44
  • 6.1.2 丰富区域旅游内涵44-45
  • 6.1.3 实现区域效益提升45-47
  • 6.2 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经验分析47-50
  • 6.2.1 政府主导是关键47-48
  • 6.2.2 公众参与是保证48
  • 6.2.3 基础工作是前提48-49
  • 6.2.4 创新保护理念是动力49-50
  • 6.3 遗迹本体保护方案50-51
  • 6.4 环境整治方案51-52
  • 6.4.1 恢复草原景观51-52
  • 6.4.2 妥善安置居民52
  • 6.5 保护管理方案52-54
  • 6.5.1 统一管理机构52-53
  • 6.5.2 完善地区法规体系53
  • 6.5.3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53-54
  • 6.5.4 建立专业人才队伍54
  • 6.5.5 保障群众网络组织54
  • 6.6 遗址展示方案54-57
  • 6.7 基础设施方案57-60
  • 6.7.1 健全交通配套设施57-58
  • 6.7.2 统一给排水系统58
  • 6.7.3 改造电力通讯系统58
  • 6.7.4 健全安防保卫系统58-60
  • 结语60-62
  • 参考文献62-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65-66
  • 致谢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伯民;;国外遗址保护发展状况和趋势[J];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01期

2 肖莉;;让城市守护历史 让历史守望未来 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J];中国文化遗产;2010年01期

3 刘瑞俊;;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中考古学资料应用问题的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吴威;曹有挥;曹卫东;徐建;王s,

本文编号:717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717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3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