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韩故城出土青铜器的矿料来源初步分析
本文关键词:郑韩故城出土青铜器的矿料来源初步分析
【摘要】:基于富集在铜料中而保留其母矿信息的元素可以用于示踪青铜器的矿料来源,为了解郑韩故城青铜器的矿料来源,利用ICP-AES方法对郑韩故城出土东周时期青铜器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21个青铜器样品微量元素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推测可能具有相同的原料来源。与小双桥遗址出土青铜器的微量元素特征进行对比,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从商代中期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地区的原料来源发生了改变。研究结果可为研究东周时期这一地区铜业发展状况提供线索。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天水师范学院;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 郑韩故城 青铜器 矿料来源 微量元素
【基金】: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资助(20080209)
【分类号】:K876.41
【正文快照】: 0引言郑韩故城位于中原腹地河南省新郑市,是东周时期郑国和韩国的都城。出土了大量东周时期的青铜器和多处青铜冶铸遗址,但郑国境内也未发现铜矿点。因此,郑国需要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通过贸易和战争等方式来获取铸造青铜的原料。当时郑国位于晋国与楚国之间,其青铜器既有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伟;;来冶锡系统中砷的行为和分布的研究[J];大众科技;2012年01期
2 韦成果;锑在锡冶炼中的行为、分布及综合回收[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武干;古麇地出土青铜器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鹏;;墓葬等级分析中一种量化方法的思考——以大甸子墓地为例[J];边疆考古研究;2011年00期
2 成倩;王博;郭金龙;崔剑锋;;丝绸之路且末古国墓地出土玻璃器成分特点研究[J];玻璃与搪瓷;2012年02期
3 杨玉璋;张居中;昝义;;安徽繁昌窑青白瓷化学组成的WDXRF分析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8期
4 成倩;郭金龙;王博;崔剑锋;;LA-ICP-AES分析丝绸之路且末出土玻璃器成分特点[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年07期
5 谢国喜;冯松林;冯向前;李永强;韩鸿业;汪燕青;朱继浩;闫灵通;;毛家湾出土龙泉釉古瓷产地的微量元素分析[J];硅酸盐学报;2007年09期
6 赵维娟;吴占军;李国霞;孙洪巍;郭敏;谢建忠;鲁晓珂;孙新民;冯松林;郭木森;;清凉寺窑汝瓷和张公巷窑青瓷釉的起源关系[J];硅酸盐学报;2007年11期
7 牛沛;;楚国申县彭氏家族墓地出土青铜器矿料来源的初步研究[J];东方博物;2013年04期
8 杜静楠;陈岳;李乃胜;明朝方;朱剑;罗武干;;“南澳Ⅰ号”沉船出水克拉克瓷产地的科技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5年06期
9 吴占军;赵维娟;鲁晓珂;孙新民;李国霞;郭敏;谢建忠;邱霞;冯松林;郭木森;;用NAA研究清凉寺窑和张公巷窑青瓷胎的原料特征及来源[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7年04期
10 杨玉璋;张居中;昝义;;繁昌窑青白瓷化学组成分析及其衰落原因考察[J];考古与文物;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潘艳;长江三角洲与钱塘江流域距今10000-6000年的资源生产:植物考古与人类生态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覃京燕;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3 孙蕾;郑州汉唐宋墓葬出土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张亮;东周社会结构演变的考古学观察[D];吉林大学;2014年
5 黄凰;安徽、湖北近年来出土青铜器的铸造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6 程嘉芬;汉代司隶地区聚落体系的考古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昶;钧官瓷断代和不同时期刘家门窑钧瓷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宋先杰;基于生命表法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古人平均预期寿命初探[D];山东大学;2011年
3 郎俊彦;李家坝巴人墓地出土陶器的定量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4 廖华军;吉家院墓地出土青铜器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5 郑钧夫;石棚山墓地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杨志;磷化工过程砷平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7 王艳朋;枣树沟脑遗址先周时期陶器制作工艺观察与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8 韩博;地理信息系统在古代大型游牧文化遗址的应用与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9 陈有路;商晚期椭圆型青铜壶范铸工艺研究与模拟实验[D];西北大学;2012年
10 于成龙;鲁北地区商周时期盔形器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靖林,曾大本;半固态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年03期
2 韩汝玢,孙淑云,李秀辉,潜伟;中国古代铜器的显微组织[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杨立新;皖南古代铜矿的发现及其历史价值[J];东南文化;1991年02期
4 秦颍,朱继平,王昌燧,董亚巍;利用微量元素示踪青铜器矿料来源的实验研究[J];东南文化;2004年05期
5 褐锐光 ,夏晓和;我国古代陨石的研究[J];地球化学;1982年04期
6 马振东;论铅同位素的地质指示作用[J];地球科学;1986年04期
7 吴开兴,胡瑞忠,毕献武,彭建堂,唐群力;矿石铅同位素示踪成矿物质来源综述[J];地质地球化学;2002年03期
8 章邦桐,凌洪飞,陈培荣;多体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比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地质地球化学;2003年04期
9 熊继传,郭学全,李辉文;鄂东南夕卡岩型矿床元素轴向分带及分带模式在找矿中的应用[J];地质与勘探;1992年06期
10 杨小源,顾秀琰,张琳;蜂蜡在中药传统制剂中的应用[J];甘肃中医;2005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国锋;古代青铜器矿料来源与产地研究的新进展[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胜;郏县太仆乡出土青铜器研究[J];考古与文物;2002年05期
2 张吟午;李福新;;湖北宜城骆家山一号墓出土青铜器[J];江汉考古;1983年01期
3 邹永琼;云南出土青铜器[J];民族艺术研究;1988年01期
4 邹永琼;云南出土青铜器[J];民族艺术研究;1988年02期
5 林宏;山东泰安市黄花岭村出土青铜器[J];考古与文物;2000年04期
6 张晓梅;对中国出土青铜器修复与保护方法的思考[J];文物世界;2001年01期
7 李金莲;从出土青铜器人物图像看古代滇文化中的女性形象[J];民族艺术;2003年03期
8 程学忠;务川出土青铜器与贵州先秦遗风[J];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03期
9 周剑虹;刘成;何朝晖;;出土青铜器是否带有原生“粉状锈”的探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6年02期
10 田怀清;谢道辛;;云南永平县出土青铜器[J];考古;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忠懋;;探讨新都县马家公社战国墓出土青铜器不锈之谜[A];文物保护技术(1981~1991)[C];2010年
2 裘士京;;论江南自古即为产铜地[A];钱币文论特辑[C];198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王朝霞;武威出土青铜器通过最终鉴定[N];甘肃日报;2006年
2 ;《周原出土青铜器》五十年周原出土青铜器囊括无余[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3 上海博物馆 李朝远;读《周原出土青铜器》[N];中国文物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武干;古麇地出土青铜器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魏珍;不同地区埋藏环境土壤特征与出土青铜器锈蚀之间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8年
2 廖华军;吉家院墓地出土青铜器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3 柴建国;崔家河墓地出土青铜器分析[D];山西大学;2007年
4 吉野彩美;中日早期非墓葬出土青铜器现象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本文编号:722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722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