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全面揭露发掘法”与“探方揭露发掘法”评议

发布时间:2017-08-23 08:04

  本文关键词:“全面揭露发掘法”与“探方揭露发掘法”评议


  更多相关文章: 全面揭露发掘法 探方揭露发掘法 聚落考古


【摘要】:正一探方揭露发掘法是中国考古学界最为普遍、最为流行的田野考古发掘方法。随着聚落考古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对田野考古发掘方法的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积极的探索~([1])。2001年,中、法两国考古学者联合对河南南阳龚营遗址进行发掘~([2]),可以说这是中国境内第一次运用全面揭露发掘法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之后,又有中国学者前往法国专门学习全面揭露发掘法~([3]),对全面揭露发掘法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关键词】全面揭露发掘法 探方揭露发掘法 聚落考古
【分类号】:K854
【正文快照】: ___ 一。1963年,保罗·古赫班将探方揭露发掘""" 法的原理、方法介绍和引人了法国。20世纪探方揭露发掘法是中国考古学界最为普 70年代,很多法国考古学者对探方揭露发掘遍、最为流行的田野考古发掘方法。随着聚 法进行了批评,认为探方揭露发掘法不仅阻落考古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栾丰实;中美合作两城考古及其意义[J];文史哲;2003年02期

2 孙德荣;试述Context System及其考古地层学原理[J];文物世界;2000年01期

3 陈雍;关于中国考古学的思考[J];文物季刊;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东峰;;旅大地区史前时期积石墓的考古学观察[J];北方文物;2011年04期

2 戴向明;中国考古学观念的回顾与反思[J];东南文化;2001年01期

3 袁靖;关于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环境考古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东南文化;1998年02期

4 赵宾福;任瑞波;杜战伟;;小河沿文化界说[J];北方文物;2013年01期

5 朱永刚;郑钧夫;;科尔沁沙地东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初探[J];边疆考古研究;2012年01期

6 陈淑卿;;大南沟墓地分析——基于ACESS的数据发掘[J];东方考古;2012年00期

7 丁哲;;内蒙古出土玉器概述[J];沧桑;2014年04期

8 朱永刚;霍东峰;;从科尔沁沙地东部考古发现看下辽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向西传布[J];边疆考古研究;2014年01期

9 栾丰实;两城地区考古及其主要收获[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陈国梁;;区域系统调查法在我国考古学中的初步实践[J];三代考古;2006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海烈;;中国近代考古学兴起的历史动因与学术渊源[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惠夕平;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鲁东南沿海地区史前至汉代聚落考古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尹金辉;地质灾害事件的~(14)C年代学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3 潘碧华;三峡早期人居环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霍东峰;环渤海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郑钧夫;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郭明建;聚落形态与玉器生产[D];山东大学;2012年

7 聂政;胶东半岛大汶口文化早期的聚落与生业[D];山东大学;2013年

8 翟霖林;西安鱼化寨遗址的聚落考古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9 杜战伟;中国东北南部地区新石器文化的时空框架与谱系格局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程嘉芬;汉代司隶地区聚落体系的考古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小平;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与社会结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畅;考古学与建筑遗产测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常怀颖;龙山时期至二里头早期的社会复杂化进程初探[D];四川大学;2005年

4 阚瑷珂;考古地层的三维可视化及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5 宋雪;英国建筑遗产记录及其规范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王子孟;洛阳盆地二里头文化期聚落形态考察[D];山东大学;2010年

7 张小雷;两城镇遗址龙山文化陶器的生产及相关问题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王安萍;蒙城尉迟寺遗址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赵荦;新石器时代中国玉文化的区域差异与特征[D];郑州大学;2010年

10 ,

本文编号:723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723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b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