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2017-08-23 13:03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更多相关文章: 传统村落 保护模式


【摘要】:在总结中国传统村落正面临的空心化、建设与开发不当、村民意愿与村落保护之间矛盾凸显等困境之后,从意识培养、法律法规建设以及保护模式等三个方面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出路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如何将村落特色与保护相结合,提出传统村落可持续利用的七种保护模式:(1)与典型古建筑和传统民居结合模式;(2)与农业工程设施保护利用结合模式;(3)与农业景观结合模式;(4)与传统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结合模式;(5)与传统特色农产品结合模式;(6)与传统民风民俗结合模式;(7)多种形式相互融合模式,它们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未来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关键词】传统村落 保护模式
【基金】: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SKJD2015003)
【分类号】:K878
【正文快照】: 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村落。传统村落镌刻着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历史印记,积淀着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是认识和传承中华农业文明的根基,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中国传统村落是由不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毅夫;;开展新农村运动[J];经济与信息;1999年09期

2 李秀峰;;韩国典范江原道新村[J];世界博览;2008年05期

3 李乾文;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及其启示[J];世界农业;2005年01期

4 刘伟玮;闵庆文;白艳莹;刘某承;;农业文化遗产认定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省青田县龙现村为例[J];世界农业;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永晖;吴晓;管益敏;李冰;;环洞庭湖区“一村一品”战略的品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2 张永强;郭翔宇;秦智伟;;日本“一村一品”运动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陈磊;曲文俏;;解读日本的造村运动[J];当代亚太;2006年06期

4 魏德功;李轶昊;吴利平;覃柱材;邱卫华;;加快发展梧州市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的研究[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7年04期

5 邹芳芳;王维奇;胡敏杰;杜威宁;闵庆文;陈秋华;;尤溪联合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地发展现状与保护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6 贺光华;郭芳芳;;山西省“一村一品”发展模式的初步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7 訾凯雨;商春荣;;浅谈“一村一品”的发展——以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广发村为例[J];南方农村;2009年02期

8 田孟;;耕地占补平衡的困境及其解释——基于国家能力的理论视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9 秦富;卢向虎;李瑾;王茜;;“一村一品”与现代农业组织[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荣燕妮;李允祥;董传河;;新农村建设模式探讨——以广饶县丁庄镇牛圈村为例[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于东明;鲁中山区乡村景观演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叶宏;中国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兴旺;基于有机认证完善的东北地区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4 周建群;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企业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白蕴芳;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里鹏;建国初期山西老区经济制度变迁研究(1949-1956)[D];山西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四川丘陵地区新农村建设规划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孙启超;基于主观评价法的上海郊区村镇建筑空间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刘兰斗;豫南地区集体农庄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4 谭丽丽;宅基地置换中博弈行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曹军会;陕西省“一村一品”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邓瑛;农村特色产品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涂波;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D];西南大学;2008年

8 许丹;国外乡村建设经验及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D];黑龙江大学;2009年

9 蒋涛;新时期中国现代农业内在体系嬗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罗京瑾;旅游介入下乡村景观变迁与营造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洪启;;地方性知识的变迁与保护——以浙江青田龙现村传统稻田养鱼体系的保护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张晓;钱薏红;;自然文化遗产对当地农村社区发展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6年02期

3 王思明;卢勇;;中国的农业遗产研究:进展与变化[J];中国农史;2010年01期

4 刘静;欧阳志云;苗鸿;徐卫华;;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5 赵立军;徐旺生;孙业红;闵庆文;何露;;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年06期

6 方丽;章家恩;蒋艳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7 闵庆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一种新的世界遗产类型[J];资源科学;2006年04期

8 闵庆文;孙业红;;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与保护要求[J];资源科学;2009年06期

9 闵庆文;张丹;何露;孙业红;;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实践的主要进展[J];资源科学;2011年06期

10 李明;王思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什么与怎样保护[J];中国农史;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太峰;张邦铺;;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特别权利保护[J];特区经济;2010年03期

2 李锦辉;;南海一号:中国海底文化遗产一种现实的保护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戴中保;;文化产权及其保护初探[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1年04期

4 严铭;李朋朋;左乐川;;从历史文化传承的视角探索城市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模式[J];文教资料;2014年06期

5 张茵;;先天优势+后天保护——法国文化遗产保护模式[J];中华建设;2014年03期

6 靳瑛;;试论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刘蒋;;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路——线性文化遗产的“三位一体”保护模式初探[J];东南文化;2011年02期

8 王进富;魏珍;刘西民;;文化遗址开发保护模式及实践路径探索——以西安“曲江模式”为例[J];理论导刊;2011年09期

9 李凯萍;;浅析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模式[J];企业导报;2012年08期

10 李松;;贵州村寨文化保护模式的新探索——文化景观概念的实践意义[J];当代贵州;2013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凌云;;论保护[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陈翔;;论劳动法对劳动者分层保护模式的确立及其应用——以强势劳动者为主要研究对象[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3 郭大军;杨毅栋;李荔;;教育遗产保护模式初探[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4 岳洁;;以保护目标为角度的传统知识的保护模式探讨[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4辑)[C];2006年

5 印莹;张斌;赵宇海;张明卫;张晓红;;多显型疾病中致病模式和保护模式的挖掘[A];第二十三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6年

6 韩福文;何军;张丽;;沈阳老工业城市整体意象保护模式探讨[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经济管理分册)[C];2014年

7 韩扬;;中国建筑彩画保护实践的历程和保护模式的反思[A];北京古都历史文化讲座[C];2009年

8 夏青;白雪;肖佳晴;邱李亚;;传统村落的保护模式探索——以湖北省罗田县新屋湾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屹;贵州创新文化遗产保护模式[N];西部时报;2007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吴思震;探索多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N];贵州日报;2008年

3 西安市规划委总规划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韩骥;创新保护模式 兑现城市价值[N];经济日报;2011年

4 记者 曾琢 通讯员 唐小涛 程慧朋;我市推广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模式[N];长江日报;2013年

5 主持 新星星艺术节创办人 曾琼;创新的“非遗”保护模式[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6 蔡小玲;让文化遗产“活”起来[N];人民公安报;2014年

7 记者 谢安良 通讯员 邝菁琛;宁波全面构建非遗保护传承体系[N];宁波日报;2011年

8 记者 周国勇;遗产保护国际会议为可花落绍兴[N];绍兴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郑娜;具有启发意义的非遗保护模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10 记者 李晓莉 实习生 张乐;让文化遗产真正成为现代城市的精神内核和发展活力[N];西安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长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丹;不可量物侵害责任制度的侵权法保护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2 万胜;传统知识权保护模式探析[D];贵州大学;2008年

3 靳丽平;论安宁生活权的保护[D];辽宁大学;2014年

4 周娇娇;我国服装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汤璇;传统知识及其保护模式初探[D];山东大学;2006年

6 曹雁;商业外观保护模式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7 郭睿;食品配方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8 刘斌;论现行商业外观保护模式的局限性及其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9 陈义冠;传统知识的专门法保护模式探讨[D];厦门大学;2006年

10 黄有仕;电子数据库保护模式探究[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25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725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3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