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北京大理岩石质文物风化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8 22:23

  本文关键词:北京大理岩石质文物风化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汉白玉 青白石 石质文物 风化病害 高低温循环


【摘要】:北京拥有着大量由大理岩制作的石质文物。为了科学地保护修复这些遭受风化病害的石质文物,本文以北京石质文物中普遍使用的青白石和汉白玉这两种大理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勘查、室内测试和实验开展了风化机理的研究。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3方面的工作:(1)分别利用显微镜下薄片观察、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对青白石和汉白玉的矿物成分及含量、粒度、化学成分等进行测试;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对其物理性质和力学强度进行测试,前者主要包括密度、孔隙率、孔径分布、吸水率、纵波波速等,后者主要包括单轴抗压强度、巴西劈裂抗拉强度和三点弯曲抗折强度。(2)根据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石质学术委员会(ICOMOS-ISCS 2008)提出的石质文物病害标准,结合李宏松(2011)提出的标准以及中国国家文物局颁布的标准(2008),北京大理岩石质文物的病害类型主要有裂隙、剥落、崩解、结壳、溶孔、溶蚀、部件缺失、变色、生物寄生、不当的人工修复等。(3)对青白石和汉白玉试样进行1000次高低温(-20-60℃)循环实验,发现试样的质量损失率、弹性波速、动弹模逐渐减小,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大;而对试样进行200次高低温循环(20-60℃)后测的试样表面有残余应变产生。对取自大理岩文物剥落物进行扫描电镜(SEM)分析,发现白云石矿物晶体间和晶体内都有微裂隙,认为是水的溶蚀作用造成的。据此大理岩的损伤和破坏主要由残余应变的累积、降水引起的缓慢溶蚀造成的。
【关键词】:汉白玉 青白石 石质文物 风化病害 高低温循环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76.2;P51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9-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2.1 温度对岩石风化影响的研究11-13
  • 1.2.2 盐分对岩石风化影响的研究13-15
  • 1.2.3 其他方面因素对岩石风化影响的研究15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5-17
  • 第2章 区域地质17-23
  • 2.1 气象水文17-19
  • 2.1.1 气象条件17-18
  • 2.1.2 水文条件18-19
  • 2.2 地质条件19-23
  • 2.2.1 地形地貌19-20
  • 2.2.2 地层岩性20-23
  • 第3章 北京大理岩基本性质23-58
  • 3.1 矿物化学性质23-34
  • 3.1.1 镜下观察23-25
  • 3.1.2 矿物的粒度25-27
  • 3.1.3 矿物成分测试27
  • 3.1.4 化学成分测试27-30
  • 3.1.5 扫描电镜测试30-32
  • 3.1.6 电子探针测试分析32-34
  • 3.2 物理性质34-43
  • 3.2.1 密度与孔隙率34-37
  • 3.2.2 吸水率和饱水系数37-39
  • 3.2.3 超声波测试(纵波)39-43
  • 3.3 力学性质43-56
  • 3.3.1 单轴抗压强度44-51
  • 3.3.2 抗拉强度51-53
  • 3.3.3 抗折强度53-56
  • 3.4 小结56-58
  • 第4章 北京大理岩风化病害类型58-70
  • 4.1 石质文物病害的定义及其分类58-59
  • 4.2 北京大理岩石质文物风化病害现状59-69
  • 4.3 小结69-70
  • 第5章 北京大理岩风化机理70-94
  • 5.1 温度对北京大理岩风化的影响70-87
  • 5.1.1 实验方案71-72
  • 5.1.2 试验结果72-87
  • 5.2 盐分结晶对北京大理岩风化的影响87-89
  • 5.2.1 盐分结晶的模拟试验87-88
  • 5.2.2 试验结果88-89
  • 5.3 溶蚀作用对北京大理岩风化的影响89-92
  • 5.3.1 北京大理岩石质文物的溶蚀现象89-90
  • 5.3.2 溶蚀作用的分析90-92
  • 5.4 风化机理92-94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94-96
  • 6.1 结论94-95
  • 6.2 展望95-96
  • 致谢96-97
  • 参考文献97-10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文静;潘辰;连宾;;环境污染加剧石质文物风化:机理、过程及防护措施[J];地球与环境;2013年04期

2 陈迪云;苟晓琴;;石质文物的风化腐蚀破坏及保护浅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2年02期

3 刘彦琪;;挽救石质文物[J];百科知识;2012年21期

4 张志国,彭华,马寅生,白嘉启,马秀敏;超声波无损探伤检测在现代出土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地质力学学报;2005年03期

5 李宏松;;石质文物保护领域四个概念及术语的研究[J];中国科技术语;2010年02期

6 ;阻挡石质文物消失的脚步——我科学家探索新方法为石质文物提供全方位科技保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11期

7 叶亚云;齐扬;秦朗;蒋勇;肖凯博;王海军;栾晓宇;程晓锋;袁晓东;;激光清除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J];中国激光;2013年09期

8 李智毅,张咸恭,李宏松;忠县地面石质文物的风化病害研究[J];地球科学;1995年04期

9 于淼;朱旭东;潘皎;;石质文物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2011年11期

10 张国勇;张欣;王欢;;浅析石质文物微生物病害的清洗[J];邢台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长忠;;材料与技术的创新——谈石质文物保护[A];继承 发展 保护 管理——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十年学术研讨纪念集[C];2010年

2 柳振安;石志敏;倪斌;韩冬梅;郭广生;;有机硅材料在石质文物保护中的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智毅;李宏松;;三峡水库红层库段地面石质文物环境地质病害分析[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4 周骏一;;我国西南地区“红层”石质文物的保护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时伟;朱一青;韦庆林;;故宫室外石质文物保护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七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黄学文;;金属器物及石质文物复制中的保护工作[A];博物馆藏品保管学术论文集——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第四——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9年

7 宋长忠;;不断恶化的保存环境——试论新时期石质文物的保护[A];博物馆藏品保管学术论文集[C];2004年

8 张可;詹长法;;桑诺克材料在石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A];文物科技研究(第二辑)[C];2004年

9 张秉坚;尹海燕;沈忠;卢唤明;;草酸钙生物矿化膜的形成机理和化学仿制——一种新型石质文物表面防护材料的探索性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李宏松;;中国石质文物保护中工程地质理论的实践与应用[A];砖石类文物保护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屈建军;纳米技术阻止石质文物风化[N];中国档案报;2005年

2 记者 鹏 玉;山庄及周围寺庙石质文物保护刻不容缓[N];承德日报;2005年

3 连云港市博物馆 朱伟;断裂石质文物的修复与保护[N];中国文物报;2005年

4 刘洁;承德开展石质文物保护工作[N];中国文物报;2006年

5 记者 郭桂香;中意专家研讨石质文物的保护与监控[N];中国文物报;2007年

6 张国勇;石质文物清洗效果评估[N];中国文物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刘莉;阻挡石质文物消失的脚步[N];科技日报;2012年

8 文犀;石质文物保护联合试验基地落户中关村科技园[N];中国文物报;2008年

9 记者 郭桂香;《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6个课题接受中期检查[N];中国文物报;2012年

10 记者 郭桂香;“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6课题通过专家验收[N];中国文物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伟强;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微粒子喷射清洗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刘强;基于生物矿化的石质文物仿生保护[D];浙江大学;2007年

3 杨富巍;无机胶凝材料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杨曦光;北京大理岩石质文物风化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朱正柱;纳米改性石质文物封护材料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刘佳;高寒地区濒危露天石质文物保护的探索[D];西北大学;2010年

5 冯楠;高句丽石质文物风化机理及保护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万勇波;石质文物防风化有机材料的筛选复合和纳米掺杂[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刘仁植;不可移动石质文物表面有害污染物化学清洗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周亦超;石质文物表面微生物原貌灭杀和处理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9 赵强;石质文物氟硅类封护材料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10 李树坤;基于多时相点云的贴金石质文物病害检测[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49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749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9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