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考古发现所见河西走廊史前的农业双向传播

发布时间:2017-08-30 05:15

  本文关键词:考古发现所见河西走廊史前的农业双向传播


  更多相关文章: 河西走廊 粟黍 麦类 碳十四 同位素 农业传播


【摘要】:史前时代中国起源的粟黍和西亚起源的小麦、大麦在河西走廊双向传播过程的研究,对于认识欧亚大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梳理和对比河西走廊及其邻近地区考古遗址出土的植物大化石、骨骼碳氮同位素结果和种子碳十四测年结果,探讨距今5000-3000年粟黍西渐和麦类东传的时间和路线,认为在距今5000年前后随着马家窑文化西进至河西走廊,粟黍农业在距今5000-4400年传播至河西走廊并得以发展,在距今4400-4200年传播至欧亚草原中部哈萨克斯坦地区。另外,距今5000-4500年小麦、大麦已经在欧亚草原中部广泛种植,并向北传播至南西伯利亚等广阔的北方草原地区,在距今4000年左右可能通过南北向河谷传播至河西走廊地区。西渐的粟黍作物和东传的麦类作物对河西走廊及其邻近地区人类生业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市第三十三中学;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关键词】河西走廊 粟黍 麦类 碳十四 同位素 农业传播
【基金】: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15LZUJBWZA014)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2AZS012,13AZS002)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4XJAZH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63)
【分类号】:S-09;K878
【正文快照】: 一、引言欧亚大陆史前时代东西方文化元素传播与交流的过程和影响是国际前沿科学问题(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早在张骞凿空西域之前,大约距今5000-3000年左右欧亚大 陆就存在着大规模的人群扩散与文化交流,中亚和中国西北地区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彩陶、粟黍、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化麦类检疫 确保生产安全——麦类检疫工作30年主要成就[J];新疆农业科技;2009年02期

2 ;《麦类作物学报》简介[J];麦类作物学报;2009年03期

3 陈金涛;;温州地区麦类主要良种及其分布[J];浙江农业科学;1961年11期

4 李天然;;麦类的芒[J];农业科学实验;1979年10期

5 ;麦类生产必须主攻单产 提高效益 创造条件 适当发展[J];江西农业科技;1985年S2期

6 杨文钰;英国提高麦类单产的主要措施[J];麦类作物学报;1989年06期

7 李晓忠;顿珠次仁;;山南地区麦类病害调查报告[J];西藏农业科技;1991年03期

8 赵广才;英国麦类生产简介[J];作物杂志;1994年02期

9 ;《麦类作物学报》入选“中国科技精品期刊”[J];麦类作物学报;2008年04期

10 ;《麦类作物学报》简介[J];麦类作物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裕中;;麦类纹枯病研究进展[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东北;黑龙江垦区麦类总产达到15亿斤[N];粮油市场报;2009年

2 记者 陈云芬;麦类新品种国家引智示范基地落户我省[N];云南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宇;小麦类甜蛋白TLP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57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757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5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