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的生命样态——以山西介休后土庙为例
本文关键词:文化遗产的生命样态——以山西介休后土庙为例
【摘要】:遗产有生命,其理于传承。无论汉语还是西文,遗产都有延续和传递的意思。西文之遗产(heritage)与继嗣(heritance)同根。汉语中"遗"有"遗留"的意思,而"产"与"生"同义,强调"生生不息"。今日之遗产事业,边界范畴骤然扩大,赋予遗产更加多元的生命现象和更为多种的生命样态,从山西介休后土庙的生成衍化可以看出遗产的形态、形式、符号、意味、价值、展示、阐释等多种"再生产"方式,大大超越了人们既往对遗产的认知。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
【关键词】: 文化遗产 生命样态 山西介休 后土庙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11&ZD123)
【分类号】:K878.6;B933
【正文快照】: 09一、文化遗产的多种“生命样态”以人类学的眼光,生命形态,或曰生命史,既可以理解为一种具有个体性生命现象,又包含着文化生命传承的社会历程。[1]包含今日学术界“生物物种/文化物种”的组合。这一基本视野构成了人类以家庭为基础单位的代际相传,宗族世系(lineage)也因此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文龙;;试论山西介休后土庙道教建筑群之管理[J];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带指事性质的象形字与指事字辨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2 侯宏堂;阴阳观念产生的三个基本来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范正红;殷商甲骨断代论著札记(三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4 李学勤;论殷墟卜辞的新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庞慧;“榐”与“y贰奔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过常宝;;论先秦工匠的文化形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姜勇;;早周崇“明”观念的兴起[J];长白学刊;2009年06期
8 贾文;甲骨文从人、卩、大、女、子的义近形旁字举例(二)[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9 张中宇;中国原始诗歌韵律考辨——兼与周锡韦复先生商榷[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刘祖国;;《太平经》注释商兑[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秦德颇;郭旭阳;;古均州“静乐宫”名考辨[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王家葵;陈楚明;孙灵根;吴纯洁;;炮炙“火候”考略[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药炮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傅凤英;;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师对北京道教的影响[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8(下)[C];2008年
4 闵丽;;基督教与道教在人神关系问题上的区别及其影响[A];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C];2009年
5 郑邦宏;;殷墟甲骨“翌+纪日”小探[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1期[C];2011年
6 李发;;试论甲骨军事刻辞的语义角色[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7 胡凡;;武当道士任自垣与《正统道藏》的编纂[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八辑(下)[C];2012年
8 程志立;顾漫;国毕;程志强;;孙思邈与炼丹术和丹药服食养生及思考[A];第四次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周常林;罗振玉与清末民初历史文献学[D];兰州大学;2011年
7 贾海建;神怪小说与山岳信仰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郜同麟;宋前文献引《春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鲁春晓;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产业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朱磊;中国古代北斗信仰的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尚书·盘庚上》疑难新解[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郑兴中;早期道符功能考[D];南昌大学;2010年
3 赵永青;于道显内丹心性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侯照民;尹志平及其全真道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云燕;祁志诚全真道思想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树龙;《道士吉凶仪》校释及初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牛秀芳;宋以前道教碑刻词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美;甲骨女性卜辞语言文化分期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金广;陆西星三教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张永龙;张万福道教戒律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文龙;;试论山西介休后土庙道教建筑群之管理[J];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04期
2 王学凯;;介休后土庙小型彩塑真武形象初考[J];文物世界;2010年05期
3 李燕飞;王旭东;赵林毅;梁收运;唐伟;乔海;杨韬;;山西介休后土庙彩塑修复材料的室内筛选研究[J];敦煌研究;2010年06期
4 李燕飞;赵林毅;王旭东;梁收运;范宇权;杨韬;;山西介休后土庙彩塑病害机理的室内实验研究[J];敦煌研究;2009年06期
5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燕飞;山西介休后土庙彩塑的保护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60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760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