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淮军文化遗产研究
本文关键词:庐江淮军文化遗产研究
【摘要】: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精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遗产对人类自身及当代经济社会的重要意义。保护遗产、传承文化,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作为影响晚清历史的重要军事力量,淮军不仅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给后人留下了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庐江县是淮军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淮军将领及幕僚众多,乡团练勇更是数不胜数。淮军文化遗产不仅是当地可资利用的重要文化资源,更是环巢湖淮军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文化的精华。发展遗产旅游是目前较为通用和有效的遗产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播方式。世界各地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成功的遗产旅游模式也得到了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的共同认可。本文即借作者在庐江县文化单位实习的机会,选择庐江淮军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并借鉴其它相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对庐江县的淮军文化遗产进行了梳理,对该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为淮军乡土构成中的庐江成份。作为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的练勇,淮军的乡土成份极重,这便形成了淮军将领及兵勇来源地域较为集中,同时也是淮军文化遗产分布相对集中的重要原因。本章选取淮军起源地之一庐江县为考察对象,简要介绍庐江县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底蕴。主要从各类研究成果和文献中提取信息,制成庐江籍淮军将领和幕僚表,以便清晰地体现庐江在淮军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章为庐江淮军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及保存现状。对在庐江县实习期间的调查资料作一汇总,选取当地现存较为完整且具备一定规模的淮军遗存,按区域分布进行介绍。庐江县各个乡镇的重要淮军文化遗产有:庐城镇的武壮公祠和吴公祠、泥河镇的吴长庆故居和吴长庆墓、盛桥镇的吴赞诚墓、万山镇的刘秉璋墓、石头镇的丁汝昌故居以及矾山镇的刘秉璋故居等。并附遗存实景照片,以此勾勒出庐江淮军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指出庐江淮军文化遗产的共同特点,使人们对这一重要文化遗产有一个概貌性的认识。第三章为关于庐江淮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考。首先指出庐江淮军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以此为基础,对庐江淮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作一初步研究。结合周边相关文化遗产的集聚规模及当前区域发展政策,提出发展庐江淮军文化遗产旅游的参考路径,并对环巢湖淮军文化圈作一展望。
【关键词】:淮军 文化遗产 庐江 保护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7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绪论8-19
- 一、淮军历史概述8-13
- 二、淮军研究综述13-19
- 第一章 庐江在淮军乡土构成中的重要地位19-29
- 一、庐江概况20-21
- 二、庐江与淮军的关系21-29
- 第二章 庐江淮军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及保存现状29-41
- 一、庐城镇:武壮公祠、吴公祠31-36
- 二、泥河镇:吴长庆故居、吴长庆墓36-37
- 三、盛桥镇、万山镇:吴赞诚墓、刘秉璋墓37-38
- 四、石头镇、矾山镇:丁氏宗祠、刘秉璋故居38-41
- 第三章 关于庐江淮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考41-49
- 一、庐江淮军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41-42
- 二、保护利用的路径及对环巢湖淮军文化圈的展望42-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蒙;张兴宇;;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隆重成立[J];民俗研究;2012年04期
2 郭豫适;文化遗产研究要端正思想和方法[J];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06期
3 ;自然与文化遗产中心[J];中国绿色画报;2009年10期
4 ;西北师大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J];丝绸之路;2002年07期
5 张礼艳;;“2008吉林大学考古学术论坛——文化遗产研究”会议召开[J];博物馆研究;2008年04期
6 郭豫适;文化遗产研究要端正思想和方法[J];红楼梦学刊;1998年02期
7 周嘉;;晋南地区四社五村水利文化遗产研究[J];前沿;2013年17期
8 崔卫华;贾婉文;;近十五年我国文化遗产研究的新动向——基于核心期刊的统计分析[J];东南文化;2013年05期
9 程振翼;;文化遗产与记忆理论:对文化遗产研究的方法论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10 朱志宏;胡玲;;剖析遗产现象 扩展文化视野 首届长江流域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综述[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敏;张大超;;中原体育文化遗产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王依然 通讯员 李宁;山东大学成立文化遗产研究院[N];济南日报;2012年
2 ;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会成立[N];各界导报;2006年
3 ;张柏:建设国际鲁迅文化遗产研究中心[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车文秋;山东成立老字号文化遗产研究委员会[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5 记者 彭红霞;惠州文化遗产研究所挂牌成立[N];惠州日报;2011年
6 记者 肖杨;汉长安城文化遗产研究会成立[N];陕西日报;2011年
7 记者 张宝琦;西安(未央)汉长安城文化遗产研究会成立[N];各界导报;2011年
8 于冰;文化遗产研究业态分析[N];中国文物报;2011年
9 杨绿 编译;韩国发现最古老船舶遗骸[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记者 李大庆;中科院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揭牌[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海燕;2008北京奥运文化遗产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微;中国古枣园文化遗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杨柳;生态民俗学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D];温州大学;2012年
3 曹丹;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及其意义[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62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762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