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03:18
本文关键词:神通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神通寺 泰山地区 四门塔 神通寺造像 龙虎塔 祖师林
【摘要】:本论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序言。该部分回顾了神通寺的研究历史及研究成果,陈述了选题的价值,明确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正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主要涉及了两个问题,一是神通寺的选址,二是神通寺的历史沿革。首先,对神通寺的地理位置进行简述,之后从三个方面,即堪舆术的影响,泰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周边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因素,对选址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记载,并结合寺内现存碑刻的内容,对神通寺从前秦皇始元年寺院初创到清末民初寿终正寝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比较详实可靠。其中,笔者还对六位帝王争请寺院创始人竺僧朗的历史事件进行了原因分析,可以说是论文的一个创新点。 第二章,主要研究了两个问题,即四门塔内佛像和舍利的时代及性质。关于佛像的时代,笔者主要从造像风格的比较等方面,推测四尊佛像应是隋代或之后所造。而关于舍利,也主要是通过对隋代及之前不同时期舍利出土情况的比较,认为不能将四门塔舍利完全确定为仁寿年间隋文帝敕赐舍利。 第三章,主要是关于神通寺内造像及相关问题的研究。首先,通过列表的方式,将神通寺内主要的两处造像,尽可能详尽地描述出来。其次,对造像进行分期,分析了其风格特点,并认为这些造像中有极少数的中晚唐时期的作品,与前人研究结果稍有不同。再次,从造像者、造像对象、发愿对象、发愿内容、造像题材几个角度对造像题记进行分析,最后,简略地总结了一下民间佛教信仰的特点,即粗朴性和功利性。 第四章,对龙虎塔的定名原因进行了推测。通过对龙虎塔塔身图案的观察,认为雕刻图案中并没有虎的形象。之后,通过几个方面的分析,推测龙虎塔的得名是因该塔坐落在青龙山和白虎山所包围成的谷地中,因山名而得名,与前人“因塔身浮雕有龙虎图像而得名”的看法有所不同。 第五章,主要是关于祖师林及相关问题的研究。首先,通过列表的方式,对祖师林内的墓塔进行了描述。其次,对塔进行分型,并总结了一下塔的演变特点。再次,对墓塔所能反映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塔铭中的僧官、僧人谱系、埋葬制度等。 第三部分,结语。对本论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对正文未能涉及的问题进行补充,并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神通寺 泰山地区 四门塔 神通寺造像 龙虎塔 祖师林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78.6;K879.3
【目录】:
- 中文摘要9-11
- ABSTRACT11-13
- 序言13-18
- 一、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13-17
- (一) 研究现状13-16
- (二) 研究价值16-17
-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7-18
- (一) 研究对象17
- (二) 研究方法17-18
- 第一章 神通寺概况18-30
- 一、神通寺的地理位置及选址问题18-22
- 二、神通寺的历史沿革22-30
- (一) 十六国、北朝时期22-26
- (二) 隋代26-27
- (三) 唐代27-28
- (四) 宋金时期28
- (五) 元明清时期28-30
- 第二章 四门塔、塔内佛像及舍利30-39
- 一、四门塔概况30-32
- 二、塔内佛像32-36
- 三、四门塔舍利36-39
- 第三章 神通寺造像及相关问题39-65
- 一、概况39-41
- (一) 千佛崖造像39-41
- (二) 涌泉庵造像41
- 二、造像分期及风格特点41-58
- (一) 唐高祖武德年间(618-626年)42
- (二) 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42-43
- (三) 唐高宗时期(649-683年)43-54
- (四) 武周以前的睿宗时期(684-690年)54-55
- (五) 武周时期至玄宗之前(690-712年)55
- (六) 中晚唐时期(712-907年)55-58
- 三、造像题记分析58-64
- (一) 造像者、造像对象、发愿对象、发愿内容60-61
- (二) 造像题材61-64
- 四、民间佛教信仰特点64-65
- 第四章 龙虎塔及定名问题65-70
- 一、龙虎塔概况65-67
- 二、龙虎塔定名问题67-70
- 第五章 祖师林及相关问题70-84
- 一、祖师林概况70
- 二、塔的分型及演变70-80
- 三、塔铭、碑铭问题研究80-83
- (一) 塔铭反映的僧官制度80-82
- (二) 其它问题研究82-83
- 四、埋葬制度推测83-84
- 结语84-86
- 附表86-114
- 参考文献114-120
- 致谢120-121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苹芳;;中国舍利塔基考述[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年04期
2 王公伟;泰山僧朗及其与帝王的关系[J];佛教文化;2005年01期
3 张驭寰;关于隋朝舍利塔的复原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05期
4 黄国康;四门塔的维修与研究[J];古建园林技术;1996年02期
5 刘来成;;河北定县出土北魏石函[J];考古;1966年05期
6 朱捷元;秦波;;陕西长安和耀县发现的波斯萨珊朝银币[J];考古;1974年02期
7 邱玉鼎;杨书杰;;山东平阴发现大隋皇帝舍利宝塔石函[J];考古;1986年04期
8 房道国;;济南市出土北朝石造像[J];考古;1994年06期
9 王建浩;;山东济南市神通寺殿堂遗址的清理[J];考古;1996年01期
10 杜斗城;孔令梅;;隋文帝分舍利建塔有关问题的再探讨[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冬梅;[N];中国文物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晓冀;泰山地区佛教石窟造像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杨淑芹;山东地区唐代佛教造像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769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76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