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安徽、湖北近年来出土青铜器的铸造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11:28

  本文关键词:安徽、湖北近年来出土青铜器的铸造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青铜器 铸造地 泥芯 安徽 湖北 X射线荧光光谱 统计方法


【摘要】:目前国内已发掘的青铜器铸造遗址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如河南安阳殷墟苗圃北地商代铸铜遗址、陕西扶风李家西周铸铜遗址、山西侯马牛村古城南东周遗址等。近年来,中原地区以外的“边缘地区”出土早期青铜器越来越多,对于这些青铜器的铸造地所在,古文献中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考古学界尚无定论。传统学者对于青铜器铸造地的研究一般是基于类型学对比,从器物形制、花纹等方面来推断青铜器的产地,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某些南方青铜器具有非中原的地方特色。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对铸造遗址以外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判别它们的铸造地所在。 青铜器中的泥芯含有大量铸造地信息,因为泥芯是青铜器铸造时留下的。泥芯一般是在铸造地取土制成,而不同地区泥芯的原料来源和处理技术不同,导致其最终的元素组成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利用泥芯来示踪青铜器铸造地成为可能。本工作即是利用出土青铜器中的泥芯来判断它们的铸造地,并以原生土、陶片等作为参照样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对样品的成分进行实验检测,利用SPSS等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以判断青铜器的铸造地。 本文分为六章。第一、二章介绍研究的土壤背景原理、实验仪器和数据分析采用的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第三章在综述前人对青铜器铸造技术、流程研究的基础上,对铸造中泥芯的制作等问题进行了介绍,讨论泥芯示踪青铜器铸造地这一方法的可行性。第四章通过对已知铸造地的中原青铜器的实例分析,论证了原生土、古土壤、陶片作为本研究参照样品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对安徽、湖北省境内部分地区近年出土青铜器的铸造地和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北方出土青铜器的铸造地具有明显差异。从安徽地区来看,长江流域铜陵师姑墩遗址出土青铜器应该属于当地铸造,淮河流域肥东龙城出土青铜器是在中原地区铸造,江淮地区青铜器铸造地的存在,应该同这一地区人类族群的文化和迁播有一定联系;从湖北地区来看,襄樊、丹江口出土的青铜器属于当地铸造,而处于豫鄂交界地区的枣阳、郧县出土的大部分青铜器既不在中原的铸铜作坊铸造,也不在湖北襄樊等地制作,可能存在其他铸造地。在研究湖北早期青铜器铸造地的过程中,发现该地出土部分青铜器呈现“枣皮红”现象,在相关研究中,本文科学分析了这批青铜器的埋藏环境,探讨这种特殊锈蚀状况产生的原因。 作为一项研究性工作,本文采用了安徽、湖北部分地区近年来出土的样品,并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首先,在样品的选取上,首次将同墓葬或者同一地区出土的陶片作为参照样品,并对其作为参照样品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其次,将多个不同地点的青铜器铸造地问题联系起来,以安徽、湖北两省为案例,不仅阐述了两个地区出土青铜器的铸造地问题,还为利用泥芯示踪青铜器铸造地这一方法的数据库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初期材料。最后,本工作还对安徽淮河流域的人类族群地望、迁徙等问题进行了微探,这对于了解中原地区与其以外地区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铸造技术的传播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青铜器 铸造地 泥芯 安徽 湖北 X射线荧光光谱 统计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76.4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序言11-19
  • 一、选题背景11-13
  • 二、研究对象13
  • 三、研究原理13-14
  • 四、研究方法14-16
  • 参考文献16-19
  • 第一章 青铜器铸造地研究的土壤背景原理19-25
  • 1.1 土壤的形成19-20
  • 1.2 我国土壤分类系统20-21
  • 1.3 土壤分布规律21-22
  • 1.4 结论22-23
  • 参考文献23-25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的统计分析25-37
  • 2.1 实验方法——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25-26
  • 2.1.1 检测方法的选择25-26
  • 2.1.2 样品制备26
  • 2.1.3 实验仪器与条件26
  • 2.2 数据处理的统计分析26-30
  • 2.2.1 统计分析在考古学上的应用27-28
  • 2.2.2 统计方法及软件的选择28-30
  • 2.2.3 统计分析对青铜器铸造地研究的现实意义30
  • 2.3 结论30-32
  • 参考文献32-37
  • 第三章 青铜器铸造及铸造中使用的泥芯37-49
  • 3.1 青铜器铸造技术之辩37-38
  • 3.2 青铜器铸造工艺及流程38-40
  • 3.3 铸造中使用的泥芯等铸范40-45
  • 3.3.1 发现铸范的遗址和地区41-42
  • 3.3.2 与铸范相关的古文献掇英42-43
  • 3.3.3 铸范的种类及制作43-45
  • 参考文献45-49
  • 第四章 泥芯示踪青铜器铸造地方法的可行性49-67
  • 4.1 原生土作为研究中参照样品的可行性49-57
  • 4.1.1 西侯马铸铜遗址的泥芯与当地原生土49-51
  • 4.1.2 山西侯马的泥芯、原生土与其他地区原生土51-54
  • 4.1.3 西侯马的泥芯、原生土与河南殷墟的泥芯、原生土54-57
  • 4.1.4 小结57
  • 4.2 古土壤作为研究中参照样品的可行性57-60
  • 4.3 陶片作为研究中参照样品的可行性60-65
  • 4.4 结论65-66
  • 参考文献66-67
  • 第五章 安徽省早期青铜器的铸造地研究67-95
  • 5.1 安徽省青铜器出土地分布概览68-70
  • 5.2 安徽长江流域铜陵地区青铜器的铸造地研究70-81
  • 5.2.1 样品来源71-72
  • 5.2.2 实验结果与分析72-81
  • 5.2.3 小结81
  • 5.3 安徽淮河流域出土青铜器的铸造地研究81-86
  • 5.3.1 样品来源82
  • 5.3.2 实验结果与分析82-86
  • 5.4 安徽江淮地区青铜时代的人类族群86-91
  • 5.4.1 淮夷87-88
  • 5.4.2 群舒88-90
  • 5.4.3 小结90-91
  • 5.5 结论91-92
  • 参考文献92-95
  • 第六章 湖北省早期青铜器的铸造地研究及相关问题95-142
  • 6.1 样品来源及简介96-101
  • 6.1.1 样品来源及墓葬背景97-100
  • 6.1.2 样品描述100-101
  • 6.2 实验结果与分析101-126
  • 6.2.1 XRF测试结果101-102
  • 6.2.2 利用泥芯示踪襄樊出土部分青铜器的铸造地102-109
  • 6.2.3 利用泥芯示踪丹江口出土部分青铜器的铸造地109-114
  • 6.2.4 利用泥芯示踪枣阳和郧县出土部分青铜器的铸造地114-126
  • 6.3 湖北出土青铜器的锈蚀状况研究126-132
  • 6.3.1 样品来源127
  • 6.3.2 实验结果与分析127-130
  • 6.3.3 讨论130-131
  • 6.3.4 小结131-132
  • 6.4 结论132-139
  • 参考文献139-142
  • 结语与展望142-144
  • 附录1 主成分分析图录144-170
  • 附录2 SPSS统计软件程序界面及相关说明170-174
  • 致谢174-175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1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杰,叶俊英;安徽省古代矿业史略[J];安徽地质;2000年01期

2 王志武,原素芳;黄铜腐蚀速度与Cl~-浓度的关系[J];材料保护;2004年10期

3 祝鸿范,周浩;青铜器文物腐蚀受损原因的研究[J];电化学;1999年03期

4 郑景云;尹云鹤;李炳元;;中国气候区划新方案[J];地理学报;2010年01期

5 王俊;介绍皖南当涂出土的几件青铜器[J];东南文化;1988年06期

6 马道阔;安徽省庐江县出土春秋青铜器——兼谈南淮夷文化[J];东南文化;1990年Z1期

7 李修松;淮夷探论[J];东南文化;1991年02期

8 杨立新;皖南古代铜矿的发现及其历史价值[J];东南文化;1991年02期

9 张国茂;安徽铜陵地区先秦青铜文化简论[J];东南文化;1991年02期

10 刘兴;丹徒北山顶舒器辨疑[J];东南文化;199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峰;淮河流域周代遗存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71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771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c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