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元上都城市建设中的游牧文化因素
发布时间:2017-09-05 03:17
本文关键词:试析元上都城市建设中的游牧文化因素
【摘要】:元上都——大元帝国之夏都,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水草丰美的金莲川草原,是大元帝国都城建设中建造时间最早、历史最为悠久、民族特色鲜明、后世保存最为完整的草原都城,是亚欧草原上享有盛名的国际都市,曾是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会,是世界上唯一的保存最为完好的多元共荣的古代草原都市,其影响与地位延续至今。该文主要讲述上都城市建设中的游牧文化因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上都的城市建设背景与游牧文化因素。该部分主要包括区位背景与人文背景,区位背景中分析了游牧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了上都城的城市选址,表现在自然地理与兵要地理等方面,以及上都城所在地区的历史沿革及游牧文化积淀;人文背景中分析了上都城所在地与可汗曾经封地之间的渊源关系、当时驻帐金莲川的忽必烈亲王及周围各类人才的集聚,以及该地区各军事力量对城市建设的辅助性作用等。第二部分为上都的城市空间格局与游牧文化因素。在都城规划理念方面,上都城将游牧民族的“古列延”思想与中原农耕文化的城市建设思想相结合,形成了草原上的“三圈城”城市结构。此外,上都城的城市空间布局中还有富游牧民族特点的神圣空间——皇家“祭祀区”、皇家“狩猎区”以及别具一格的公共活动空间东西南北四个“关厢区”,无不展现草原城市建设中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第三部分为上都的建筑功能特色与游牧文化因素,如宫殿类建筑与宗教类建筑等。在宫殿建筑类型方面,上都城内游牧文化“移动式宫帐”与农耕文化“固定式宫殿”并存,展现出“自由”与“规矩”并举的独特格局;宗教类建筑方面,呈现出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等多元宗教建筑共存共荣的盛世局面,各类宗教建筑均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无疑为上都城蒙上一层浓郁的宗教色彩,堪称一座集世界宗教文化的多元宗教城。上都作为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城市,其规划设计在人与自然生态和谐方面具有突出典型意义,被誉为“古老的生态城市”,它改变了以往都城高墙壁垒、与周围自然环境隔绝的规划布局,十分注重都城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既有宏伟宫殿、皇家苑囿,又有毡帐穹庐和成片的草地、湖泊,城外还有广阔的狩猎区、祭祀区、关厢圈、敖包圈,充分体现了都城与草原和谐相处、互为表里的理念,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最佳典范,是人类城市文明进程中的创举。上都城是以草原游牧文化这一极具包容性的文化体系为根本而建立的都城,同时在城市文化面貌上对帝国内各民族文化及一切外来文化持开放宽容的政策,是一座崇尚开放与自由的游牧民族城市,目前已是世界文化遗产,有着突出的普遍价值及世界意义。
【关键词】:元上都 城市建设 游牧文化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7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4
- 一、学术研究概述10-12
- 二、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12-13
- 三、研究方法及拟解决的学术问题13-14
- 第一章 元上都的城市建设背景与游牧文化因素14-27
- 第一节 区位背景与游牧文化因素14-23
- 第二节 人文背景与游牧文化因素23-27
- 第二章 元上都的城市空间格局与游牧文化因素27-51
- 第一节 概述27-31
- 第二节 城市空间格局与游牧文化因素31-51
- 第三章 元上都的建筑功能特色与游牧文化因素51-69
- 第一节 宫殿类建筑51-61
- 第二节 宗教类建筑61-69
- 第四章 结语69-71
- 参考文献71-77
- 致谢77-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宪允;;元朝上都大龙光华严寺考[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陈同滨;蔡超;俞锋;徐新云;李敏;;元上都遗址突出普遍价值的对比分析研究[J];中国文化遗产;2012年03期
3 陈永志;;草原古城元上都[J];内蒙古画报;2011年04期
4 王贵祥;;元上都开平宫殿建筑大安阁研究[J];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09年00期
5 魏坚;;元上都——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6 张春长;元中都与和林、上都、大都的比较研究[J];文物春秋;2005年05期
7 李逸友;元上都大安阁址考[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1年02期
8 吕军;魏坚;;元上都城址东南砧子山西区墓葬发掘简报[J];文物;2001年09期
9 魏坚;元上都及周围地区考古发现与研究[J];内蒙古文物考古;1999年02期
10 ;元上都城南砧子山南区墓葬发掘报告[J];内蒙古文物考古;1999年02期
,本文编号:795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795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