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论安特生在近代中瑞考古学交流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09-06 02:02

  本文关键词:论安特生在近代中瑞考古学交流中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安特生 近代 考古学 中瑞交流


【摘要】:约翰·古纳·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1874-1960),瑞典地质学家,1914年受聘为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司顾问首次来到中国。1925年夏返回瑞典。1926年,经瑞典国会批准,安特生用其从中国带回的一批文物作为初始馆藏,筹建了瑞典东方博物馆(Ostasiatiska Museet,英文名: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同年,因计划陪同瑞典王太子阿道夫(全名:奥斯卡·弗雷德里克·威廉·奥拉夫·古斯塔夫·阿道夫即后来的古斯塔夫六世,Oskar Fredrik Wilhelm Olaf Gustav Adolf,1882—1973)的访华活动而再次来到中国,至1927年5月离开。1936到1938年间,安特生第三次来华,在华南、西南等地展开一系列考古发掘活动,前后在中国从事了近14年的地质学、古生物学及考古学调查、研究工作。他在史前文化分期上的错误和针对中国文明起源提出的“中国文化西来说”观点,使其在中国学术界受到批判。长期以来,学界对安特生的研究多集中于20世纪考古学史的述评,对其在近代中瑞考古学交流中的作用鲜有涉及。本文旨在从安特生在华考古活动、与中国近代考古学科创建与发展、与中瑞两国学者间的交流、与瑞典汉学及东方博物馆的发展等角度出发,对其在近代中瑞考古学交流中的意义进行全方位探讨,以期对当今社会的中外学术交流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安特生 近代 考古学 中瑞交流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7
  •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对象7-8
  • 1.2 安特生研究综述8-16
  •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16-17
  • 第二章 安特生在华考古活动17-29
  • 2.1 安特生考察活动概述17-19
  • 2.2 安特生来华之前的中国考古学19-21
  • 2.2.1 社会背景19-20
  • 2.2.2 学科现状20-21
  • 2.3 安特生在华期间的主要考古活动21-29
  • 2.3.1 发现“北京人”地点21-23
  • 2.3.2 发现并命名“仰韶文化”23-25
  • 2.3.3 在甘青地区的考古活动与“中国文化西来说”25-29
  • 第三章 安特生与近代中瑞考古学交流29-44
  • 3.1 安特生与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的创建29-34
  • 3.1.1 安特生在中瑞双方沟通中的桥梁作用29-31
  • 3.1.2 “丁文江——安特生”协定的范式作用31-34
  • 3.2 安特生与瑞典王太子关于中国考古学的交流34-37
  • 3.2.1 瑞典王太子访华34-35
  • 3.2.2 安特生与瑞典王太子的通信往来35-37
  • 3.3 瑞典东方博物馆与中瑞考古学交流37-41
  • 3.3.1 中瑞学者间交流的平台37-39
  • 3.3.2 文物返还问题的处理39-41
  • 3.4 安特生与考古学人才的培养41-44
  • 第四章 安特生在其他领域中瑞交流中所起的作用44-49
  • 4.1 安特生与中国近代地质学、古生物学的创建44
  • 4.2 安特生与瑞典汉学研究的起步44-46
  • 4.3 安特生同其他领域中国学者的往来46-49
  • 结语49-51
  • 参考文献51-54
  • 致谢54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新春;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考古学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01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801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5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