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汉长安城遗址区高庙村与遗址关系的分析和评价

发布时间:2017-09-08 07:20

  本文关键词:汉长安城遗址区高庙村与遗址关系的分析和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汉长安城遗址 高庙村 生产生活活动 评价 展望


【摘要】: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遗迹最为丰富的古代都城遗址。历经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遗址周边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遗址区内村庄建设发展速度显著提升,汉长安城遗址面临着城市发展侵蚀的巨大压力。目前,出于对遗址遗迹安全的考虑,在我国的大遗址保护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下意识的就认为村庄的存在和发展对遗址有严重的破坏和威胁,从而将遗址内的村落当做是一种需要予以解决的问题,将遗址内村庄全部拆迁,,进行遗址外安置。那么遗址区内村庄发展与遗址保护的矛盾是否真的不可调和?有没有可能存在其他解决办法?所有这些关键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村庄生产生活活动对于遗址到底有没有影响,影响方式如何。 本文选取高庙村这一汉长安城遗址区内典型村落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村庄的历史发展及现状、遗址分布与保护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研究;然后,在实地踏勘的基础上对高庙村现有的主要生产生活活动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类,并针对具体活动的发生情况,从配套建设等各方面出发,对村庄各类生产生活活动与遗址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最后,对村庄与遗址关系进行了评价与展望,认为不同生产生活活动对遗址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不同,在未来工作中需要区别对待,高庙村作为明清至今的老村,有其自身的历史价值,不应简单的将其历史抹去,可以针对不同的生产生活活动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进行约束,避免对遗址造成进一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遗址保护与村庄管理策略,希望能够通过对高庙村案例的研究,对遗址区内农村聚落的“去”与“留”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探寻出一条遗址与遗址区内村庄和谐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汉长安城遗址 高庙村 生产生活活动 评价 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4.2;K87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11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13
  • 1.2.1 研究目的11-12
  • 1.2.2 研究意义12-13
  • 1.3 研究对象的选择13-14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框架14-17
  • 1.4.1 研究范围及内容的界定14-15
  • 1.4.2 研究方法15-16
  • 1.4.3 研究框架16-17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17-19
  • 1.5.1 国内研究现状17
  • 1.5.2 国外研究现状17-19
  • 2 汉长安城遗址区高庙村背景概况19-35
  • 2.1 汉长安城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及历史背景19-21
  • 2.1.1 自然地理环境19-20
  • 2.1.2 历史背景20-21
  • 2.2 高庙村历史概况21-25
  • 2.2.1 历史溯源21-22
  • 2.2.2 建置沿革22-23
  • 2.2.3 村落空间发展演变23-25
  • 2.3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5-27
  • 2.4 高庙村现状概况27-29
  • 2.4.1 人口情况27-28
  • 2.4.2 土地利用现状28-29
  • 2.5 相关遗址考古及保护情况29-32
  • 2.5.1 北墙、洛城门、城壕遗址考古及保护情况29-30
  • 2.5.2 道路遗址考古及保护情况30-31
  • 2.5.3 北周小城考古及保护情况31-32
  • 2.6 小结32-35
  • 3 高庙村生产生活活动类型35-45
  • 3.1 村庄建设活动35-38
  • 3.1.1 民居建设活动35-36
  • 3.1.2 基础设施建设活动36-37
  • 3.1.3 修建坟墓37-38
  • 3.2 生产经营活动38-41
  • 3.2.1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38-39
  • 3.2.2 农业生产经营活动39-41
  • 3.2.3 商业服务业经营活动41
  • 3.3 其它活动形态41-43
  • 3.3.1 挖沙行为41-42
  • 3.3.2 库房、堆场建设活动42-43
  • 3.3.3 垃圾倾倒行为43
  • 3.4 小结43-45
  • 4 高庙村生产生活活动与遗址关系分析45-73
  • 4.1 村庄建设活动与遗址关系分析45-55
  • 4.1.1 民居建设活动与遗址关系分析45-53
  • a.住宅建设用地扩张与遗址的关系45-50
  • b.民居建筑结构变化及地基挖深对遗址的影响50-53
  • 4.1.2 基础设施建设活动与遗址关系分析53-54
  • a.道路建设与遗址关系53-54
  • b.管线敷设等配套建设活动与遗址关系54
  • 4.1.3 修建坟墓与遗址关系分析54-55
  • 4.2 生产经营活动与遗址关系分析55-69
  • 4.2.1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遗址关系分析55-60
  • a.企业建设用地扩张与遗址的关系55-57
  • b.企业配套建设活动与遗址的关系57-59
  • c.企业生产活动与遗址的关系59-60
  • 4.2.2 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与遗址关系分析60-64
  • a.植物根系对遗址的影响60-61
  • b.配套建设活动与遗址关系61-64
  • 4.2.3 商业服务业经营活动与遗址关系分析64-69
  • a.商业服务业占地经营活动用地的扩展与遗址的关系64-67
  • b.配套建设活动对遗址的影响67-69
  • 4.3 其他活动形态与遗址关系分析69-71
  • 4.3.1 挖沙行为与遗址关系69-71
  • 4.3.2 库房、堆场建设与遗址关系71
  • 4.3.3 垃圾倾倒行为与遗址关系71
  • 4.4 小结71-73
  • 5 高庙村与遗址关系的评价及展望73-87
  • 5.1 高庙村生产生活活动与遗址关系评价73-75
  • 5.1.1 评价的目的和意义73
  • 5.1.2 生产生活活动与遗址关系评价73-75
  • 5.2 高庙村与遗址关系展望75-83
  • 5.2.1 遗址区内人口与聚落调控的普遍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问题75-77
  • a.人口与聚落调控的普遍措施75-77
  • b.可能存在的问题77
  • 5.2.2 高庙村未来在遗址内留存的可能性77-83
  • a.高庙村是“去”是“留”?77-78
  • b.生产生活活动的行为规范78-83
  • 5.3 遗址保护与村庄管理策略83-85
  • 5.4 小结85-87
  • 6 结语87-89
  • 致谢89-91
  • 参考文献91-95
  • 图表目录95-99
  • 附录99-100
  • 附录 1:高庙村村民住房面积调研情况99-100
  • 附录 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0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仪三,肖建莉;寻求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之路[J];城市规划;2003年06期

2 陈稳亮;杨新军;赵荣;;城郊大型遗址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研究——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为例[J];规划师;2007年02期

3 陈稳亮;励娜;;大遗址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以汉长安城遗址区周家河湾村新农村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1年01期

4 刘科伟,牛栋;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经济地理;1999年05期

5 李令福;;西安古都的四大城址及其变迁的地理基础[J];建筑与文化;2007年06期

6 刘庆柱;;汉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及相关问题研究——纪念汉长安城考古工作四十年[J];考古;1996年10期

7 王仲殊;白云翔;刘庆柱;刘振东;安家瑶;李遇春;李毓芳;张建锋;黄展岳;;汉长安城考古50周年笔谈[J];考古;2006年10期

8 刘军民,赵荣;试论西安近郊文物大遗址区的经济发展对策[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杨海娟,周德翼;西安汉城遗址保护区内发展都市农业的设想[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陈稳亮;杨蕾;;大遗址保护中的居民破坏问题初探——基于遗址区居民保护态度的比较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本文编号:812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812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8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