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青州北齐立像艺术风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00:13

  本文关键词:青州北齐立像艺术风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佛教造像 造像的技法 北齐立像 雕塑


【摘要】:佛教造像艺术和陵墓雕塑是中国雕塑史和工艺美术史上的两大重要的组成部分,冠唱古今,缺少了佛造像史,中国美术史无疑将黯然失色。本文笔者分为四章,站在雕塑的角度,对青州北朝佛像进行研究,并对青州北齐立像进行全面剖析。 第一部分简述古青州地域和政权。由青州龙兴寺窖藏佛像入手,纵向上对北朝的佛教造佛,样式的变化及历史进行探寻。对青州佛教样式的转变进行比对,并对影响其的哲学与美学的潮流加以论述,得出仅有青州具有独特样式。 第二部分为青州造像的技法研究。对青州造像的各种工艺、技法的研究为中心,对怀有各工艺的派别做全面的寻查,通过查阅古籍进行考证。以史料的记载和从造佛所传达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所有技法,尤其是青州的北齐圆雕立佛像,技艺和手法处理不仅符合美学原理,更具有前卫意识,对现代雕塑影响深远。 第三部分以青州北齐圆雕立像为例,用现代雕塑理论对佛造像进行全面剖析。共用3个部分:对青齐立佛所承载的佛教、美学、艺术、工艺、科技、雕塑情感等诸方面进行探查,诠释与佛造像的有关问题;复制造佛整个过程,把佛教作为创作题材;从制做的角度出发,对佛教的教义进行解读。在对青立像的艺术处理上,笔者做较深入的分析。综合所述,青州北齐圆雕立佛符合北朝的审美特征,它所反映出的美学规律正是当代人们所遵循的,是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雕塑作品,完整的诠释了情感表达和空间占有的表现形式。 第四分为青州北齐立像对当代雕塑的启示。综合上述所论断,并在当代雕塑中诸多方面找到了对青州北齐立像中的传承,用当代的表现形式,从情感表达和空间占有来探索现代雕塑的新发展。
【关键词】:佛教造像 造像的技法 北齐立像 雕塑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305;K879.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1
  • 一、课题的来源和研究意义8-9
  • (一) 课题来源8
  • (二) 研究目的意义8-9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9
  • 三、研究的视角及观点的提出9-11
  • 第一章 青州造像的艺术风格11-15
  • 一、北魏改制前的青州造像艺术风格11-12
  • (一) 北魏改制前的时代背景11-12
  • (二) 北魏改制前造像风格12
  • 二、北魏改制后的青州造像艺术风格12-13
  • 三、隋唐以后的青州造像艺术风格13-15
  • 第二章 青州造像的工艺特征15-24
  • 一、佛教造像综述15-17
  • (一) 初入中国佛教简述15-16
  • (二) 工艺与工匠16-17
  • 二、北魏太和改制前的青州造像工艺特征17-20
  • (一) 佛教传入之前的工艺状况及特征17-18
  • (二) 石质造像的风格演变及工艺特征18-20
  • 三、北魏太和改制后的青州造像工艺特征20-21
  • 四、北齐、北周时期青州造像工艺特征21-24
  • (一) “青州样式”的成因21-22
  • (二) 中国古代佛教造像不同时期的差异22-24
  • 第三章 青州造像中北齐立像的艺术特征24-32
  • 一、由青齐立像解读佛教题材24-27
  • 二、青齐立像中造像石材的选取27-28
  • (一) 佛立像石材的特性27
  • (二) 佛立像石材的选择27-28
  • 三、青州立像中的艺术处理28-32
  • (一) 青州立像中的光影的处理28-29
  • (二) 青齐立佛像对体量的把握29-30
  • (三) 青齐立佛像对透视的处理30-32
  • 第四章 青州北齐立像对当代雕塑的启示32-36
  • 一、雕塑的表达形式32-33
  • (一) 雕塑的情感表达形式32-33
  • (二) 雕塑造型的表达形式33
  • 二、雕塑的空间占有33-36
  • (一) 雕塑的开放空间34
  • (二) 雕塑介入空间34
  • (三) 雕塑的想象空间34-36
  • 结语36-38
  • 注释38-39
  • 参考文献39-40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40-41
  • 致谢41-4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玉圣;;认真对待松林书院文化遗产——兼谈“青州学”与“文化青州”建设[J];云梦学刊;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833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833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4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