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走马楼三国吴简文字编及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04:18

  本文关键词:走马楼三国吴简文字编及相关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三国吴简 汉字构形 隶变


【摘要】:走马楼三国吴简是指1996年在湖南长沙五一广场发掘出土的一批三国时期的吴国简牍。从简牍记载的年号来看,主要是三国孙吴年号,也有东汉晚期的建安年号。按照简牍的材质和形制可分为大木简、木牍、竹简、木il等。按照监督的内容可分为佃田租税券书、司法文书、黄薄民籍、名刺、签牌、缴纳各种赋税与出入仓库(关邸阁)的簿籍等。 本文从文字研究的角度出发,编制完备的文字编,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吴简文字的面貌。并在此基础上,着重从笔画和构形两个方面对三国吴简文字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本论文所依据的材料,是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文物研究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所合编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儌》(1999)、《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2003)、《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贰)》(2007)、《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叁)》(2008)。共有简牍30190枚(支)。 全文共上下两编,上编为三国吴简文字相关问题研究。共分四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三国吴简材料的相关情况、选题的意义、既往研究综述等问题。 第二章:吴简文字笔画研究。本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吴简文字的笔画系统及其演进来源。讨论吴简文字的笔画系统的构成,以及从篆体线条到吴简文字笔画的变化过程。二是笔画的成熟对吴简文字形体演变的影响。 第三章:吴简文字构形研究。本章主要从异写字、异构字和构件形体变异三个角度描写、论述吴简文字的构形情况。揭示吴简文字的构形特点和构形演变的规律。 第四章:走马楼三国吴简校读。目前出版的走马楼三国吴简材料,对吴简材料中可辨识部分逐一进行隶定。本章拟尝试就我们在校读的过程当中,发现整理小组隶定欠妥之处加以纠正,并对一些未释字加以考证。 下编是走马楼三国吴简文字编,,全面收集、编排已经公布的吴简材料中的字形,并按照《说文》的顺序排列。 本论文的写作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全面、准确地揭示出三国吴简汉字构形的基本情况。梳理、总结出三国吴简文字相对于汉代隶书文字在构形方面的变化,如笔画的变异、构件的增减、合并、分化等情况。分析出这一阶段汉字在构形上的特点,力求揭示出汉字在隶楷文字阶段构形变化的一些规律;二是通过编制文字编,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材料依据;三是比较准确地考释出三国吴简中的一批未释字,纠正整理小组误释的个别字形。
【关键词】:三国吴简 汉字构形 隶变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77.5
【目录】:
  • 论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1章 绪论9-20
  • 1.1 研究材料的相关情况9-10
  • 1.1.1 走马楼三国吴简的相关背景9-10
  • 1.1.2 走马楼三国吴简的主要内容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1.3 研究的内容与目标11-12
  • 1.4 相关研究综述12-20
  • 第2章 吴简文字笔画研究20-56
  • 2.1 吴简文字笔画系统及演化20-42
  • 2.1.1 笔画的继承21-36
  • 2.1.2 笔画改造篆体线条36-42
  • 2.2 笔画的成熟与汉字形体的去同别异42-51
  • 2.2.1 依靠笔画形体来区别字形43-47
  • 2.2.2 依靠笔画间位置关系区分字形47-51
  • 2.3 笔画的书写规则与汉字的形体演进51-56
  • 2.3.1 吴简文字中形体演变滞后的现象51-54
  • 2.3.2 形体演进滞后现象的原因54-56
  • 第3章 吴简文字构形研究56-78
  • 3.1 概念的界定56-58
  • 3.2 异写字及其类型58-67
  • 3.2.1 因对篆体隶定不同引起的异写58-61
  • 3.2.2 因简省或增加笔画造成的异写61-63
  • 3.2.3 受古文字形体影响而产生的异写现象63-67
  • 3.3 异构字研究67-72
  • 3.3.1 因义近或音近而改换构件68-69
  • 3.3.2 改造构形模式以适应文字的发展69-72
  • 3.4 构件形体变异研究72-78
  • 3.4.1 由形体近似导致的构件变异73-75
  • 3.4.2 由于书写变异导致的构件变异75-76
  • 3.4.3 记号替代造成的构件变异76-78
  • 第4章 走马楼三国吴简校读78-82
  • 参考文献82-87
  • 附录:字体来源简称对照表87-88
  • 后记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徽州古镇西递[J];源流;2011年1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素;;关于长沙吴简“关”字解读及标点问题——《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释文探讨之三[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罗运环;;楚地出土简帛与荆楚文化[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3 张竹青;张平;;长沙走马楼三国竹简蚀斑病研究[A];文物科技研究(第二辑)[C];2004年

4 梁锦梅;;客家民居旅游资源开发初探[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5 罗宝珍;;简帛病候名称研究概貌[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方北松;刘姗姗;童华;金平;;饱水竹简变色机理的初步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杰;;地图匹配算法设计的两点新思路[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田芳 章盛莉 通讯员 吴文峰;长沙走马楼出土万枚东汉简牍[N];长沙晚报;2010年

2 故宫博物院 王素邋汪力工;长沙吴简“户品出钱”简新探[N];中国文物报;2007年

3 石见;“敦煌百年”的曲折与“长沙吴简”的未雨绸缪[N];中国文物报;2001年

4 汪力工;略谈长沙三国吴简的清理与保护[N];中国文物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解冰;关于三国吴简的保护工作[N];中国文物报;2001年

6 记者 朱永华 实习生 黄纯芳;走马楼万余汉简初露真容[N];湖南日报;2004年

7 记者  沙兆华 实习生 郭小立;走马楼诞生我省首位社区“兼职副主任”[N];湖南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肖 迪;宋少华:守护国宝的日子[N];湘声报;2005年

9 向德龙 游振群 张春龙 何佳;湖南“三大考古发现”气象知多少?[N];中国气象报;2005年

10 胡平生;简牍整理 尽量快些 尽量好些[N];中国文物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杝i甈

本文编号:835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835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f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