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宝山遗址的初步研究及其与南北方向上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互动

发布时间:2017-09-14 03:12

  本文关键词:宝山遗址的初步研究及其与南北方向上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互动


  更多相关文章: 宝山遗址 陶器分期 文化因素 文化互动


【摘要】:本文以1998年陕西城固宝山遗址的考古发掘材料为基础,通过对典型出土器物的分析,重新梳理建立宝山遗址的陶器分期。类型学研究的部分,运用地层学和交叉断代的类型学方法,对于各个遗迹和器物之间的相对年代关系进行调整,使其更趋科学性和合理性。宝山遗址的发掘无疑对探讨汉中地区夏商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是一个重大的收获,讨论该遗存的发展阶段,对宝山遗址所涉及的诸文化因素进行分析,为建立汉中地区的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做出一些贡献,为研究汉中地区商时期文化做出一个有益的尝试。汉中地区所处地理位置的独特性造就了各种文化因素交杂的局面,本文同时以南北方向上的考古学文化交流为切入点,探讨宝山遗存与同时期其他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互动关系,就南北方向文化因素的动态变迁做一个梳理和探讨,关注城洋地区乃至整个汉中地区在夏商时期所处的文化地位。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本章主要介绍宝山遗址的地理位置、遗址概况。介绍了宝山遗址所在地区以往商周时期遗址的发掘、研究情况,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第二章本章综合运用考古类型学交叉断代和地层学的方法,选取典型陶器豆、小底尊形杯、釜、鬲、、簋进行分析,旨在重新梳理宝山遗址商时期遗存的陶器分期及其年代。通过对上述器物的分型分式,对各类器物的演变规律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将地层分组与器物分类结合起来,建立起宝山遗址商时期遗存的陶器分期,初步将宝山遗址商时期遗存分为四期六段,年代自二里冈上层时期开始,一直延续至殷墟四期或稍晚。 第三章本章在上一章节的基础上,对宝山商时期文化遗存进行了文化因素分析,通过分析,在宝山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受到来自峡江地区、商文化、本地因素、四川盆地等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其中以峡江文化因素为主,是一支在本地土著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考古学文化。 第四章本章论及宝山遗址与周边同时期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互动关系。通过城洋青铜器群与宝山遗址出土器的对比可以得出,因为两者在器形和年代上的相似形,城洋青铜器群与宝山遗址当为同一种文化的物质遗存。本章即以城洋青铜器和宝山文化出土器为主体,主要讨论同时期内,宝山文化在南北方向上与关中地区商文化、四川盆地青铜文化之间交流互动关系。 第五章结语部分,对前述各章所述内容进行了总结,说明论文的研究结果并提出深化思考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宝山遗址 陶器分期 文化因素 文化互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78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第一节 本文研究的时空范围10-12
  • 第二节 考古发现及研究简史12-17
  • 第三节 本文研究方法、目的和意义17-18
  • 第二章 宝山遗址商时期遗存的分期与年代18-51
  • 第一节 重新分期断代的原因18
  • 第二节 典型陶器形制分析18-31
  • 第三节 器物组合和分期31-51
  • 第三章 文化因素分析51-58
  • 第四章 南北方向上的文化变迁及相关问题58-69
  • 第一节 与城洋青铜器群的关系58-59
  • 第二节 南北方向上的文化变迁59-69
  • 第五章 结语69-70
  • 参考文献70-75
  • 后记75-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春峰;;浅论陕南城固、洋县地区商时期文化遗存[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2 雷兴山 ,张天恩 ,田仁孝;陕西麟游县史家塬遗址发掘报告[J];华夏考古;2004年04期

3 黄尚明;;从考古学文化看汉水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J];华夏考古;2008年02期

4 张玉石;川西平原的蜀文化与商文化入川路线[J];华夏考古;1995年01期

5 杨东晨;论夏商周三代陕南的族国及其文化[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6 廖彩j;马建熙;;陕西汉中专区考古调查简报[J];考古;1962年06期

7 戴应新;;陕西岐山贺家村西周墓葬[J];考古;1976年01期

8 唐金裕;王寿芝;郭长江;;陕西省城固县出土殷商铜器整理简报[J];考古;1980年03期

9 ;广汉三星堆遗址[J];考古学报;1987年02期

10 李峰;;先周文化的内涵及其渊源探讨[J];考古学报;199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孟洲;峡江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47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847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d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