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从符号到本相——长城文化遗产的概念演变及认定

发布时间:2017-09-15 05:25

  本文关键词:从符号到本相——长城文化遗产的概念演变及认定


  更多相关文章: 长城 文化遗产 概念演变


【摘要】: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符号,并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而闻名于世。目前,人们对长城的认识普遍停留在近百年来才形成的民族精神价值层面,将长城视为抵御外侮、保卫华夏文明的重要支柱。但从长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现今符号化的观念并不能真实而全面地反映长城出现和发展所承载的历史和社会信息,从而导致对长城认识存在偏差。通过对长城的修建主体、构成形态、功能、分布区域等四个主要基本特征的解读,试图还符号化的长城以历史本相,提出长城的概念,并据此提出长城认定的标准和内容。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研究所;
【关键词】长城 文化遗产 概念演变
【分类号】:K878.3
【正文快照】: 长城修建始于春秋战国,此后修建绵延不绝。秦筑长城,汉建塞垣,此后北朝的长城(长堑)、金朝的界壕、明朝的边墙,在今天都被称之长城。在西方,从启蒙运动时代开始,长城就在西方享有盛誉,逐渐成为代表中国文明的标志,1765年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将长城与金字塔相提并论;伏尔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正宇;;Culture Industry:从批判性术语到新经济符号的概念演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陈桂生;略论“教育”概念演变的轨迹[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陈晶;史占彪;张建新;;共情概念的演变[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4 方维规;;“夷”“洋”“西”“外”及其相关概念——论19世纪汉语涉外词汇和概念的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姚艳玉;;“20世纪乡土文学研究”课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词[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年07期

6 张军;;两篇早期的影戏论文与影戏概念的演变[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张宏莹;;论比较文学概念的历史沿革[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余翔 陈金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演变与内涵升华[N];光明日报;2013年



本文编号:854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854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6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