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本文关键词:越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越窑考古研究涉及调查及发掘、"越窑"涵义、窑业衰落、交流与传播、科技分析、造型纹饰和装烧工艺及秘色瓷定义等七个方面,80年来越窑研究的成果卓著,尤其是近几年来对窑址考古日渐关注,其生产背景日益明晰。但是,目前的研究中对丰富的原始材料的解读和信息提炼却显得相对薄弱。呼吁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采取自下而上和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引入实验考古学方法和器物操作链分析,努力做到透物见人,拓展和深化问题导向的科技手段应用,并注意窑址和出土遗存横向和纵向的整合研究。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关键词】: 越窑 研究史 回顾 展望
【分类号】:K876.3
【正文快照】: 越窑青瓷烧造时间之长、窑址分布之广、涵盖内容之丰,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20世纪30年代陈万里先生最早开始对窑址进行考古调查以来,已经经历了八十几个年头,回顾越窑的研究历程,不仅能帮助我们厘清这一领域的学术史及学术现状,更为重要的是,能让我们进一步思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嘉励;“秘色瓷”说[J];东方博物;2005年01期
2 李刚;;“秘色瓷”之秘再探[J];东方博物;2005年04期
3 阮平尔;唐光启三年瓷质罐形墓志及相关问题讨论[J];东南文化;1989年02期
4 王佐才;亦论越窑的衰落和龙泉窑的兴起[J];东南文化;1992年06期
5 高西省;秘色瓷与秘[J];东南文化;1993年01期
6 谢纯龙;“秘色瓷”诸相关问题探讨[J];东南文化;1993年05期
7 黄义军;;古陶瓷研究中的地理学视角[J];东南文化;2007年04期
8 徐定宝;越窑青瓷衰落的主因[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王莉英 ,王兴平;秘色越器研究总论[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6年01期
10 权奎山;试论越窑的衰落[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原召;;宋元时期泉州沿海地区瓷器的外销[J];边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2 戴春燕,杜锋;浅谈古陶瓷的鉴定方法[J];山东陶瓷;2005年03期
3 蓝法勤;;龙泉青瓷古典形态的现代重构[J];大家;2010年08期
4 李刚;龙泉窑纵笔[J];东方博物;2004年01期
5 李刚;制瓷工艺偶记[J];东方博物;2005年01期
6 林浩;关于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各个时期特点的探讨[J];东方博物;2005年02期
7 李刚;;“秘色瓷”之秘再探[J];东方博物;2005年04期
8 施祖青;;越窑青瓷造型文化探析[J];东方博物;2005年04期
9 李刚;;宋代官窑续论[J];东方博物;2006年02期
10 李刚;;中国古代外销青瓷管窥[J];东方博物;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皓;北京新城城市文化环境建设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左长安;绿色视野下CBD规划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王锐;耀州瓷艺术图像比较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4 王一胜;金衢地区经济史研究:960—1949[D];浙江大学;2004年
5 杨玉璋;繁昌柯家冲瓷窑遗址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周尚兵;唐代的技术进步与社会变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新天;中国东南海洋性瓷业发展史[D];厦门大学;2007年
8 徐建;当代中国文化生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柏亚东;唐代墓妼词语通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汪洋;广富林良渚先民体质及文化适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兴;唐代土贡资料系年——唐代土贡研究之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2 郑嘉励;张盈;;三国西晋时期越窑青瓷的生产工艺及相关问题——以上虞尼姑婆山窑址为例[J];东方博物;2010年02期
3 阮平尔;唐光启三年瓷质罐形墓志及相关问题讨论[J];东南文化;1989年02期
4 王志高;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大墓的时代及墓主身份的讨论——兼论东晋时期的合葬墓[J];东南文化;2003年09期
5 唐晓峰;地理学与“人文关怀”[J];读书;1996年01期
6 冯先铭;略谈北方青瓷[J];故宫博物院院刊;1958年01期
7 孙瀛洲;谈哥汝二窑[J];故宫博物院院刊;1958年01期
8 冯先铭;三十年来我国陶瓷考古的收获[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年01期
9 赵胤宰;;略论韩国百济故地出土的中国陶瓷[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02期
10 陈胜前;;考古学理论的层次问题[J];东南文化;201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杝克P+;;宋代越窑编年的考古学考察——兼论寺龙口窑址的分期问题[J];上海博物馆集刊;2002年00期
2 权奎山;试论越窑的衰落[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年05期
3 周燕儿;绍兴越窑初探[J];南方文物;2004年01期
4 林士民;越窑青瓷的鉴赏与鉴定[J];收藏家;2004年12期
5 张海国;;千峰翠色话越窑[J];检察风云;2005年23期
6 沈琼华;施文博;;“2007’中国·越窑高峰论坛”会议纪要[J];东方博物;2007年04期
7 沈芯屿;;魂兮归来 谷物盈仓——论吴晋越窑谷仓文化功能及其消失[J];东南文化;2008年05期
8 白亚松;;试析越窑衰落的原因[J];陶瓷学报;2011年02期
9 涂师平;;第三章 州城巩固地位重 越窑兴盛天下闻[J];宁波通讯;2012年06期
10 魏建钢;;论汉宋越窑区位及其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葛晓燕;;越窑文献与上虞青瓷[A];公共文化服务与图书馆实践的创新——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范东宇;冯松林;徐清;冯向前;雷勇;程琳;沙因;黄宇营;何伟;权奎山;沈岳明;;寺龙口越窑青瓷的XRF研究[A];全国地球化学分析学术报告会与X射线光谱分析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冯松林;范东宇;徐清;冯向前;雷勇;程琳;权奎山;沈岳明;;浙江寺龙口越窑青瓷元素组成年代特征的NAA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付幸;叶芷;;文物鉴赏[A];北京文物与考古第五辑[C];2002年
5 张广;;浅谈越窑青瓷的三个一千年[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阮富春;越窑与邢窑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慈溪闭幕[N];中国文物报;2013年
2 诸嵊;中华名窑——越窑与越窑瓷[N];中国建材报;2004年
3 杨玉敏;漫谈常州馆藏越窑瓷[N];中国文物报;2001年
4 沈岳明;寺龙口越窑址的发掘和认识[N];中国文物报;2002年
5 张雷;越窑及海棠式大碗[N];美术报;2000年
6 吴旭民;九秋风露越窑开 夺得千峰翠色来[N];社会科学报;2007年
7 严红枫;宁波东钱湖发现越窑青瓷窑址群[N];光明日报;2007年
8 商湘涛;越窑秘色并不神秘[N];中国商报;2003年
9 上虞市文化广播电视局 ;上虞越窑:焕发出璀璨的魅力[N];浙江日报;2004年
10 宁波博物馆馆员 莫意达;帆影茗韵:越窑青瓷荷叶带托茶盏[N];人民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静;唐越窑与邢窑瓷茶碗比较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2 丁鹏勃;越窑寺龙口窑址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3 崔倩;越窑窑具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4 刘晓婧;从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年
5 李莎莎;唐代越窑茶具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金英兰;朝鲜半岛早期高丽青瓷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郭守龄;中国青瓷与韩国高丽青瓷比较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8 穆枫;青瓷装饰艺术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869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869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