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两城镇周边龙山文化聚落分布的数学模型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7 16:01
本文关键词:日照两城镇周边龙山文化聚落分布的数学模型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两城镇遗址 数学模型分析 龙山文化 聚落分布模式
【摘要】:本文基于1995-2007年中美日照地区联合考古队在鲁东南沿海地区13个季度区域系统调查所获得的聚落资料,采用数学分析方法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两城镇遗址周边区域内可能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本文并根据数学模型分析结果对这一区域内龙山早中期聚落分布的模式和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阐释。最后,本文对本区域内聚落分布模式和中国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案例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并对酋邦理论在中国考古学实践研究中所体现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一、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选题缘起,相关领域的研究史,及本文的研究目标与思路方法等。 二、研究区域范围的确定及其概况。本章首先介绍了鲁东南沿海地区龙山文化的研究史及研究现状;随后本文采用泰森多边形法对两城镇遗址周边区域的范围进行划定;最后,本文介绍了研究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及古气候复原方面的研究进展。 三、两城镇遗址周边龙山时期聚落分布模型的构建及初步分析。本章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主要讨论了本研究从模型样本选择、分析变量的确定到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流程。本章还重点对考古学资料特性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信度的影响及为提高模型可信度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本章还基于对样本整体相关性分析的结论数据对河流、粘土资源等影响聚落分布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四、基于聚落分布模型的分类研究及应用。本章在上一章所获得模型的基础上,对聚落样本进行了分类分析,并对影响地形和海拔等影响这一时期高等级聚落分布的因素进行了讨论。此外,本章还联系考古学实践,利用聚落分布模型对田野调查中因客观原因缺失的聚落信息进行了模型预测。 五、两城镇遗址周边龙山文化聚落分布模式的归纳和比较。本章是第三章和第四章研究的延伸。首先,本章对两城镇周边区域的聚落分布模式进行了归纳;随后本章又对本文案例及国内外其他关于聚落分布模式的案例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本章以本研究案例为切入点,对酋邦理论在我国考古学研究的应用中表现出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六、结论。本部分系统归纳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探讨了数学模型分析在考古学研究应用中展现出的优势及其未来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两城镇遗址 数学模型分析 龙山文化 聚落分布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78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绪论12-24
- 第一节 研究史回顾13-23
- 一、前国家社会研究的理论概述13-16
- 二、聚落考古学及其在我国的发展16-18
- 三、数学分析方法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18-22
- 四、小结22-23
- 第二节 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23-24
- 第二章 研究区域范围的确定及其概况24-34
- 第一节 鲁东南沿海地区龙山文化研究简史24-26
- 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工作与研究24-25
- 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工作与研究25-26
- 第二节 本研究研究区域范围的确定26-30
- 第三节 研究区域内的古今自然环境30-33
- 一、研究区域现代环境概说30-31
- 二、本研究区古代环境的复原与研究31-33
- 第四节 小结33-34
- 第三章 两城镇遗址周边龙山文化聚落分布模型的构建及初步分析34-44
- 第一节 研究模型的构建34-38
- 一、聚落样本的选择34-36
- 二、分析变量的确定36-38
- 第二节 总体样本模型的测算及初步分析38-42
- 第三节 小结42-44
- 第四章 基于聚落分布模型的分类研究及应用44-52
- 第一节 利用聚落分布模型对不同等级聚落的分类分析44-49
- 第二节 聚落分布模型对遗址缺失信息的预测分析49-51
- 一、对HSD-6遗址时代归属的分析50
- 二、对HGDL-3聚落面积的估算50-51
- 第三节 小结51-52
- 第五章 两城镇遗址周边龙山文化聚落分布模式的归纳和比较52-64
- 第一节 两城镇周边龙山文化聚落分布模式的归纳52-57
- 第二节 两城镇周边聚落分布模式的比较研究57-64
- 结论与余论64-66
- 中文参考文献66-71
- Reference71-72
- 致谢72-74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74-75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秀山;王永吉;傅命佐;;晚冰期以来山东沿岸的海面变动[J];黄渤海海洋;1987年04期
2 易建平;约翰逊和厄尔的人类社会演进学说[J];世界历史;2003年02期
3 毛晓平;刘翠芝;卢友发;;山东古代气候与海岸变迁[J];河南气象;2006年02期
4 安·P·安德黑尔,陈淑卿,方辉;中国北方地区龙山时代聚落的变迁[J];华夏考古;2000年01期
5 方辉,加利·费曼,文德安,琳达·尼古拉斯;日照两城地区聚落考古:人口问题[J];华夏考古;2004年02期
6 张学海;;聚落群再研究——兼说中国有无酋邦时期[J];华夏考古;2006年02期
7 刘莉,星灿;龙山文化的酋邦与聚落形态[J];华夏考古;1998年01期
8 ;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勘察纪要[J];考古;1960年09期
9 颜娋;吴新智;刘昌芝;顾玉珉;;西安半坡人骨的研完[J];考古;1960年09期
10 刘敦愿;;记两城镇遗址发现的两件石器[J];考古;197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惠夕平;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鲁东南沿海地区史前至汉代聚落考古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聂政;胶东半岛大汶口文化早期的聚落与生业[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70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870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