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寨峁梁遗址初步研究
本文关键词:陕西榆林寨峁梁遗址初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寨峁梁遗址 分期研究 陕北地区 聚落研究 龙山时代晚期
【摘要】:寨峁梁遗址在2014年和2015年经过两次抢救性发掘,是迄今为止陕北地区发现保存最好、揭露最为完整的一处龙山时代晚期小型石城聚落。遗址内房屋数量之多、出土陶器之完整也是这一时期考古发现所罕见的。通过对遗址内房址分布状况、出土陶器组合的分析,寨峁梁遗址发现的遗存可分为前后相继的两期,关系密切。运用环境考古、聚落考古的相关方法对遗址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生业方式进行分析,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遗址文化内涵的认识。与周边同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对比分析,丰富了我们对陕北及周边地区龙山时代晚期遗存的认识。寨峁梁遗址在陶器特征上表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秃尾河流域的石峁城址、石摞摞山城址属同一考古学文化,与内蒙古中南部地区老虎山遗址、山西中北部地区杏花遗址第四期遗存区别大于联系。综上所述,寨峁梁遗址同周边地区同时期考古学文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说明当时这几个区域之间可能存在着密切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寨峁梁遗址 分期研究 陕北地区 聚落研究 龙山时代晚期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7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的时空范围及意义10-11
- 1.2 陕北及周边地区龙山时代的考古发现及研究现状11-16
- 1.2.1 陕北地区11-14
- 1.2.2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14-15
- 1.2.3 晋中北地区15-16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6-18
- 第二章 寨峁梁遗址概况18-22
- 2.1 自然环境18-19
- 2.2 遗址发掘概况19-22
- 2.2.1 地层堆积19
- 2.2.2 遗迹19-20
- 2.2.3 遗物20-22
- 第三章 寨峁梁遗存分期及年代22-44
- 3.1 典型遗迹单位分析22-25
- 3.2 典型陶器的演变25-35
- 3.3 陶器组合与分期及各期特征35-41
- 3.4 文化属性分析41-44
- 第四章 寨峁梁遗址聚落形态研究44-60
- 4.1 寨峁梁聚落的界定44
- 4.2 房址的分类与功能分析44-50
- 4.2.1 房址的分类44-45
- 4.2.2 功能分析45-50
- 4.3 房屋组合关系与社会结构分析50-53
- 4.4 聚落的平面形态及演变53-57
- 4.5 聚落的地理环境与性质57-60
- 第五章 同周边考古学遗存的比较分析60-76
- 5.1 陕北地区同时代的其它遗存60-68
- 5.1.1 神木石峁遗址韩家圪旦地点60-61
- 5.1.2 佳县石摞摞山遗址61-64
- 5.1.3 横山瓦窑渠遗址64-65
- 5.1.4 寨峁遗址和郑则峁遗址65-68
- 5.1.5 小结68
- 5.2 同内蒙古中南地区同时期遗存的比较68-70
- 5.3 同晋中北地区同时期遗存的比较70-72
- 5.4 与周边其它考古学遗存的比较72-74
- 5.5 小结74-76
- 结语76-78
- 参考文献78-80
-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80-82
- 致谢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严冰;;社会变革、技术创新与农业发展——以建国初期陕北地区为中心的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梁严冰;;灾荒与近代社会变迁——以陕北地区为中心的讨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李雄飞;陕北地区拜火遗俗的宗教意义[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1998年03期
4 孙锡芳;;明代陕北地区驿站交通的发展及其对军事、经济的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吕卓民;陕北地区城镇历史发展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02期
6 马晓梅;1937-1945年陕北地区的工业发展与社会变迁[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汪新栋;高敏;陈真;;近代陕北石油开发与社会变迁[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8 秦敏;张军红;;陕北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思考[J];社科纵横;2012年07期
9 王新凤;陕北地区新编地方志书编撰的特点及文献价值[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辛田;;先秦时期陕北地区的人文生态变迁[J];榆林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安麟;李登科;邓风东;张京红;戴进;;陕北地区植被、土地利用类型遥感本底调查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曹红;马虎林;杨中明;张亮刚;张小龙;冉红军;杨静波;张一亥;;陕北恶性肿瘤发病率调研初探[A];西部地区肿瘤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陈保国;樊鹏;雷崇典;郭强;何军;;2002年秋季陕北地区一次锋面云系综合探测分析[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地球气候和环境系统的探测与研究”分会论文集[C];2003年
4 曹明明;雷敏;;陕北地区生态环境需水量初步研究[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沈智慧;白喜庆;;晋陕蒙能源基地(陕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调查进展[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三——“十五”地质行业重大找矿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6 冯焕龙;陈晓键;;陕北地区乡村旅游思考——以陕西省延长县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武富礼;赵靖舟;;陕北地区中生界油气补偿成藏规律及其勘探意义[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秀;子北采油厂百里油区战雨灾保生产[N];延安日报;2010年
2 安立广 王飞;路成绿就[N];中国交通报;2012年
3 孙建民 陈建录;陕西:旱情不除 抗旱不止[N];中国水利报;2001年
4 本报特派记者 罗朝政;绿色长廊护陕北[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1年
5 延安大学经管学院经济学教授 王宝莹;关于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陕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的探讨[N];证券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张新民;大场面何以快速形成[N];中国石油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温格林;陕西上半年实际引进内资2713.44亿元[N];现代物流报;2014年
8 记者 张平阳 实习生 任娴颖;西安科研经费占全省8成多[N];西安日报;2010年
9 记者 程伟;我省移民搬迁鼓励楼房化安置[N];陕西日报;2013年
10 ;我省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 居住类价格涨幅最大[N];陕西科技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严冰;20世纪50年代以来陕北经济变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晨;陕北地区农业投入效率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2 刘晶;陕北地区年径流周期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杭璐;陕北地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延安大学;2016年
4 高艳;当前陕北地区农民信仰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6年
5 付璇;明代陕北地区赋役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6年
6 韩镔;陕北新型知识分子与陕北社会的发展(1900-1935)[D];西安工业大学;2016年
7 韩建收;陕北地区隧道围岩级别划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8 黄绍伦;陕北地区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发技术学习率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9 李晓帆;陕北窑洞的建筑形式及保护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10 卫雪;陕西榆林寨峁梁遗址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72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872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