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州地区仰韶文化聚落看中国早期城市起源
本文关键词:从郑州地区仰韶文化聚落看中国早期城市起源
【摘要】:郑州地区自新石器时代中期以来古文化发展连贯,尤以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存最为丰富,考古发现揭示中原地区年代最早的史前城址——西山古城及其周围地区同时期聚落密集,群聚现象明显且存在着一定分级。从西山城址的建筑技术与规模、功能区化与规划布局、奠基与祭祀遗存以及防御功能来看,其政治性特征明显。文化因素分析表明,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遗存与周邻地区的北辛、双墩、大溪、大汶口、薛家岗、崧泽、屈家岭等文化关系密切,聚落内的经济、文化交流功能更加突出,可能为一个商贸中心。西山及其周围仰韶文化中晚期聚落因血缘与政治上的朝贡关系而形成并兴起的政治性城市与商贸性城市并存的模式,在中国早期城市起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关键词】: 仰韶文化 聚落考古 西山古城 城市起源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淅川沟湾:2007~2009年田野考古发掘报告”(项目编号:13BKG003) 郑州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城市化进程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以郑州市区及其周边为例”(项目编号:14RD00603Z)的共同资助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中原考古创新团队成果之一
【分类号】:C912.81;K878
【正文快照】: 郑州市区及其西北郊地区处于贾鲁河上游区域,西、南两面为伏牛山余脉的低山丘陵地带,东为古圃田泽,北为黄河,其间分布有贾鲁河及其支流索河、枯河和须水河,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小单元,是古代人类理想的栖息之地。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表明,自新石器时代中期以来,该地区的古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昌远;陈隆文;;郑州西山古城遗址与中国早期商业贸易[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杨肇清;试论郑州西山仰韶文化晚期古城址的性质[J];华夏考古;1997年01期
3 张松林;高振岭;张建华;;河南荥阳县楚湾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报告[J];考古;1995年06期
4 武志江;林杨;张艳玲;;郑州市站马屯遗址仰韶文化遗存2009~2010年的发掘[J];考古;2011年12期
5 赵春青;邵天伟;金彩霞;江旭;;郑州市站马屯西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J];考古;2012年04期
6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年01期
7 范桂杰;胡昌钰;;巫山大溪遗址第三次发掘[J];考古学报;1981年04期
8 陈全家;;郑州西山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研究[J];考古学报;2006年03期
9 陈淳;;聚落考古与城市起源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李永飞;于革;李春海;胡守云;沈华东;尹刚;;郑州—荥阳附近全新世湖沼沉积环境及对人类文化发展的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翔里;;神秘的中国西羌丝绸之路[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周崇云;淮河流域史前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关于淮河流域原始经济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3 杨东晨;一部古为今用的高水平区域经济史著作——评王鑫义主编《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4 邱云飞;孙良玉;;宋代农业自然灾害史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5 薛荣;贾兵强;;先秦中原农耕文化的内涵与再生机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6 张U,
本文编号:881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881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