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哈尔滨市香坊区“156工程”工业遗产价值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01:34

  本文关键词:哈尔滨市香坊区“156工程”工业遗产价值评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工业遗产 价值评价 哈尔滨市香坊区 “156工程”


【摘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作为我国主要的工业城市之一,存在着大量优秀的工业建筑。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对中国工业大规模援建的156个项目,其中7项建立在哈尔滨市的香坊区。随着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的进行,大量的老工业厂区面临搬迁和企业升级,哈尔滨市香坊区也在今年开展了调整计划。为了避免在整改过程中优秀的工业遗产被拆除或是厂区翻新过程中破坏了原有特征,应当对该区域内的工业遗存进行一次科学化、全面化的普查,形成系统的工业遗产评价体系和工业遗产信息档案,确保其今后能够得到科学的保护与发展。本文主要从工业遗产评价体系制定、运用与实践角度出发,运用历史文献分析、实地调研、以及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完成对香坊区“156工程”工业遗产各项价值的评定以及确定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首先,根据国内成功的工业遗产评价体系结合地域性特征创建香坊区的工业遗产评价体系;其次,利用建立好的评价体系,对香坊区现存六项“156工程”进行内在价值评估和再利用情况的分析,并依据评估结果对香坊区工业遗产进行分级保护,并分析确定香坊区“156工程”今后的发展模式;最后,选取即将搬迁的轴承厂东区为代表,利用评价结果对其进行开发改造实践,提出一种以城市区域融合、多功能复合为主题的综合型开发模式通过以上三部分对哈尔滨市香坊区“156工程”工业遗产价值的研究,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希望为今后香坊区“156工程”的保护、开发的模式选择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工业遗产 价值评价 哈尔滨市香坊区 “156工程”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78;TU984.1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2
  • 第一章 课题综述12-26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2-14
  • 1.1.1 研究背景12
  • 1.1.2 研究目的12-13
  • 1.1.3 研究意义13-14
  • 1.2 相关概念14-15
  • 1.2.1“156 项”重点工程14
  • 1.2.2 工业遗产14
  • 1.2.3 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14-15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15-18
  • 1.3.1 研究对象15
  • 1.3.2 研究内容15-16
  • 1.3.3 研究方法16-17
  • 1.3.4 研究框架图17-18
  • 1.4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18-26
  • 1.4.1 国外工业遗产研究的历程18-19
  • 1.4.2 国内工业遗产研究的历程19-26
  • 第二章 香坊区工业遗产评估基础研究26-42
  • 2.1 哈尔滨香坊区工业概况26-30
  • 2.1.1 哈尔滨市工业资源环境介绍26
  • 2.1.2 哈尔滨工业建筑遗产概况26-29
  • 2.1.3 香坊区工业发展历史沿革29-30
  • 2.2 哈尔滨市香坊区工业布局及调整计划30-32
  • 2.2.1 香坊区工业用地布局模式30
  • 2.2.2 香坊区工业用地现存问题30-31
  • 2.2.3 香坊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计划31-32
  • 2.3 香坊区“156 工程”现状调查32-37
  • 2.3.1 现状概述32-36
  • 2.3.2 调查内容36-37
  • 2.3.3 存在问题37
  • 2.4 香坊区工业遗产价值评估方案37-40
  • 2.4.1 评估思路37-38
  • 2.4.2 评估原则38-39
  • 2.4.3 评估体系39-40
  • 2.4.4 评估因子权重值确定方法40
  • 2.5 本章小结40-42
  • 第三章 香坊区“156 工程”工业遗产内在价值评估42-62
  • 3.1 历史价值42-45
  • 3.1.1 创建时间42
  • 3.1.2 历史承载力42-44
  • 3.1.3 与城市发展相关度44-45
  • 3.2 科学技术价值45-48
  • 3.2.1 行业开创性45-46
  • 3.2.2 工程技术稀缺性46-47
  • 3.2.3 建造方式独特性47-48
  • 3.3 社会文化价值48-53
  • 3.3.1 企业文化48-50
  • 3.3.2 与居民生活相关度50
  • 3.3.3 工业形态的场所精神50-53
  • 3.4 艺术价值53-59
  • 3.4.1 产业风貌特征53-54
  • 3.4.2 建筑工程美学54-56
  • 3.4.3 形象风格特点56-59
  • 3.5 依据评价结果进行分级保护59-61
  • 3.5.1 评估结果分析59-60
  • 3.5.2 分级依据与保护细则60-61
  • 3.6 本章小结61-62
  • 第四章 香坊区“156 工程”工业遗产再利用分析62-84
  • 4.1 建筑实体的可利用性62-69
  • 4.1.1 结构安全性62-65
  • 4.1.2 空间可塑性65-67
  • 4.1.3 各厂区建筑可利用等级分布67-69
  • 4.2 技术操作的可行性69-71
  • 4.2.1 构造要素69-70
  • 4.2.2 材料要素70-71
  • 4.2.3 设备要素71
  • 4.3 区域位置的可达性71-74
  • 4.3.1 区域优势71-73
  • 4.3.2 交通条件73-74
  • 4.4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74-76
  • 4.4.1 环境污染程度74-75
  • 4.4.2 景观可利用度75-76
  • 4.5 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76-82
  • 4.5.1 工业历史纪念园区模式78-79
  • 4.5.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模式79-80
  • 4.5.3 生态恢复示范园区模式80-82
  • 4.6 本章小结82-84
  • 第五章 工业遗产更新设计实践——以轴承厂为例84-102
  • 5.1 开放性85-90
  • 5.1.1 整合厂区资源85-87
  • 5.1.2 引入多元产业87-88
  • 5.1.3 建立多级交通体系88-90
  • 5.2 延续性90-97
  • 5.2.1 延续历史建筑文脉90-91
  • 5.2.2 添加现代建筑元素91-96
  • 5.2.3 植入新型建筑体量96-97
  • 5.3 多样性97-101
  • 5.3.1 空间多样性97-98
  • 5.3.2 景观多样性98-100
  • 5.3.3 生态多样性100-101
  • 5.4 本章小结101-102
  • 第六章 结论102-104
  • 参考文献104-108
  • 附录一:调查问卷108-112
  • 附录二:各厂区具体打分依据112-116
  • 附录三:轴承厂工业遗产档案116-124
  • 附录四:电机厂工业遗产档案124-132
  • 附录五:锅炉厂工业遗产档案132-140
  • 作者简介140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40-142
  • 致谢142-1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工业遗产之下塔吉尔宪章[J];建筑创作;2006年08期

2 俞孔坚;方琬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J];建筑学报;2006年08期

3 陆邵明;;关于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J];规划师;2006年10期

4 单霁翔;;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J];北京规划建设;2007年02期

5 俞孔坚;朱强;李迪华;;中国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构建:设想及原理(上篇)[J];建设科技;2007年11期

6 朱强;俞孔坚;李迪华;彭文洁;;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保护层次[J];城市环境设计;2007年05期

7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欧美工业文化的复兴[J];江苏城市规划;2007年01期

8 张京成;;我国工业遗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几点思考[J];科技智囊;2008年12期

9 王丽;洪明强;;“鞍山工业遗产”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Z1期

10 翁林敏;王波;;后工业时代无锡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J];建筑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红;;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天津工业遗产再利用[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朱强;袁剑华;;遗产廊道评价方法—以大运河工业遗产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Eusebi Casanelles i Rahola;;二十一世纪关于工业遗产的思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邓春太;;工业遗产调查与评价方法初探——以南京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谭超;任福君;;我国工业遗产中潜在科普设施利用初探[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葛天阳;;选择合适的保护性再利用模式,推动成功的工业遗产复兴[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齐奕;丁甲宇;;工业遗产评价体系研究——以武汉市现代工业遗产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徐怡丽;董卫;;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探索——以黄浦江沿线工业遗产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9 周威;陈畅;;“华山1914”对天津工业遗产创意类保护利用的新启示[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10 李剑波;;北京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及探索[A];北京学研究2013:文化·产业·空间[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丛笑;保护好工业遗产这笔财富[N];宝鸡日报;2006年

2 桂娟;工业遗产:待开发的“富矿”[N];中国财经报;2006年

3 东方言;保护“工业遗产”刻不容缓[N];中国财经报;2006年

4 李莉;北京呼吁抢救工业遗产[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周润健 蔡玉高 杨守勇;错误观念是保护工业遗产“拦路虎”[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张金山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的经验借鉴[N];中国旅游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杨晓东 通讯员 冉旭 张晓林;工业遗产:亟待保护和开发的“富矿”[N];中国煤炭报;2006年

8 化民;保护“工业遗产”,为明天留下历史[N];中国审计报;2006年

9 彩荷;“工业遗产”保护:一个紧迫而前瞻的战略课题[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李佳;立法拯救工业遗产,刻不容缓[N];中国文化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田燕;文化线路视野下的汉冶萍工业遗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寇怀云;工业遗产技术价值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朱强;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D];北京大学;2007年

4 季宏;天津近代自主型工业遗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磊;无锡近代工业遗产试论[D];扬州大学;2008年

2 王川;天津近代优秀工业遗产改造与利用浅析[D];天津大学;2007年

3 伍福军;工业遗产景观再生设计倾向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王月;城市工业用地重组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D];天津大学;2008年

5 汪瑜佩;上海工业遗产的再利用[D];复旦大学;2009年

6 刘旎;上海工业遗产建筑再利用基本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彭芳;我国工业遗产立法保护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胡刚;城市工业遗产的创意开发[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9 袁筱薇;维护再利用工业遗产的重要性与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郑彦洁;新旧之间[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85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885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4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