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中国传统青花瓷松纹饰的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07:10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青花瓷松纹饰的演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松树纹饰 青花瓷 装饰风格 传统


【摘要】:“松树纹饰”是中国传统青花瓷装饰中最具代表性的纹饰之一,它不仅继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对“松”纹饰的寓意,而且赋予了它新的生命与活力。这表现在传统青花瓷装饰中松树纹饰的广泛应用,如“松竹梅”、“松鹤”、“松鹿”、“松与寿星”、“松与圣贤”等组合的应用。本文着重从传统青花瓷的装饰手法入手,了解研究青花松树纹饰的装饰特点、装饰手法和表现方式;并结合其产生时代背景(文人画的兴盛、统治阶级的喜好以及原料的应用等等),从而全面地剖析其在元、明、清各阶段装饰风格的成因。 青花松纹无论是从装饰题材,还是从装饰技法,,它都是各个时代工艺水平和工艺文化的反映。松纹以其多变的装饰形式,灵活的装饰组合,它大大丰富了陶瓷装饰纹饰宝库,为青花瓷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青花松纹是青花瓷装饰纹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纹饰之一,它以其丰富的纹饰造型、宽泛的纹饰组合极大丰富了青花瓷装饰纹饰的宝库。为我们进行青花瓷的发展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也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历史事物。
【关键词】:松树纹饰 青花瓷 装饰风格 传统
【学位授予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76.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引言7-11
  •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7
  • 1.1.1 课题目的7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7
  • 1.2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7-8
  • 1.2.1 概念界定7-8
  • 1.2.2 研究方法8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8-10
  • 1.4 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10-11
  • 2 “松纹”的由来及在青花瓷中的装饰11-14
  • 2.1 松纹饰的由来及其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11-12
  • 2.2 松纹在青花瓷中的装饰特点及构图形式12-14
  • 3 元代松纹的装饰风格及成因14-21
  • 3.1 松纹作为主题纹饰在元代青花瓷装饰中的特点14-17
  • 3.2 松纹作为辅助纹饰在元代青花瓷装饰中的特点17-18
  • 3.3 元青花纹饰装饰中松纹的总体装饰分类18-20
  • 3.4 元青花松纹装饰风格及成因20-21
  • 4 明代松纹的装饰风格及影响成因21-35
  • 4.1 明初期青花瓷——传承与创新21-28
  • 4.1.1 简洁疏朗的洪武青花松纹装饰22
  • 4.1.2 规整细腻的院体“永宣瓷”的松纹装饰22-25
  • 4.1.3 正统、景泰、天顺——“空白期”过渡瓷的松纹25-28
  • 4.2 纤弱幽箐的明中期青花瓷松纹装饰28-32
  • 4.3 恬淡疏远、简易豪放的明末青花松纹32-35
  • 5. 清代青花松纹的装饰风格及成因35-46
  • 5.1 开拓创新的清初青花松纹装饰35-39
  • 5.1.1 画意渐浓的顺治青花松纹35-37
  • 5.1.2 挺拔遒劲、清新多变的康熙青花松纹37-39
  • 5.2 意境深远的清中期的青花松纹装饰风格39-43
  • 5.2.1 柔美俊秀的雍正时的青花松纹40-42
  • 5.2.2 繁密规整、染画结合的乾隆青花松纹42-43
  • 5.3 渐衰复古的清末青花松纹装饰风格43-46
  • 5.3.1 每况愈下的嘉庆青花松纹44
  • 5.3.2 样式匮乏的同治、光绪、宣统青花松纹44-46
  • 6.传统青花松纹的研究意义46-49
  • 结论49-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威斯;;与青花瓷相遇[J];科学之友(上旬);2011年07期

2 邵火焰;;教授的青花瓷瓶[J];意林文汇;2011年04期

3 乔岳;;瓷源寻珍——明代古瓷片纹样艺术[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4 邵火焰;;教授的青花瓷瓶[J];教师博览;2011年07期

5 舒虹;;疼痛的青花瓷(外一篇)[J];散文百家;2011年08期

6 张潘豪;;残瓷也很美——共赏青花瓷[J];收藏界;2011年08期

7 邱红革;;浅析青花瓷的艺术魅力[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狼七;哨子君;;恶咒[J];男生女生(金版);2009年03期

9 李辉;;青花瓷——纪念王燕生老师[J];绿风;2011年04期

10 李萍;;窑火神工——南京博物院藏清代瓷器探析[J];荣宝斋;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泓;;从考古资料看西方动植物纹饰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及影响[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大方;;从古代“三肢纹钱”和“万”形纹饰看太阳神崇拜[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七辑)[C];2006年

3 程琳;冯松林;樊昌生;张文江;承焕生;沙因;M.Jaksic;;江西湖田窑明代青花瓷的PIXE研究[A];第三届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茜文;;从纹饰角度看界首彩陶与民众生活的审美关联[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汪冲云;;论国际化视野下的清乾隆粉彩瓷风格之变及对外影响[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薛琛瑶;;文化的交流与互通——从传统文化说起[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7 谢国喜;冯松林;冯向前;汪燕青;朱继浩;;北京毛家湾出土古瓷产地的核分析研究[A];第一届中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摘要文集[C];2006年

8 谢国喜;冯松林;冯向前;汪燕青;朱继浩;;景德镇湖田窑古瓷的NAA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活化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马聪;;合范半两之我见[A];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10年增刊总第四期[C];2010年

10 马燕;;捡拾古运河吉祥文化的碎片[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玲玲 程幸;牵手青花瓷缘[N];中国服饰报;2010年

2 随杰;伊斯兰风格的青花瓷[N];中国文物报;2002年

3 鲁宁 王健华;永宣青花瓷与伊斯兰文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4 孙建君;美哉 青花瓷[N];文艺报;2010年

5 记者 黄伟;青花瓷“鼻祖”在雅安[N];雅安日报;2011年

6 刘亮;青花瓷的前世今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7 高显莉;新水墨 青花瓷[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马希桂(首都博物馆原馆长);北京地区陶瓷概述(下)[N];团结报;2011年

9 记者 杨可 见习记者 孙欣欣;沉船特色青花瓷惊艳出水[N];汕头日报;2010年

10 陈淑英;明嘉靖与清光绪官窑青花瓷赏鉴[N];中国文物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琳;元明工艺美术风格流变[D];复旦大学;2011年

2 苏沛权(Sou Pui Kun);青花瓷与中外文化交流[D];暨南大学;2005年

3 肖丰;器型、纹饰与晚明社会生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曾甘霖;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古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王闯;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之字纹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王文广;中国古代碑之设计[D];苏州大学;2012年

7 杨秀侃;吴越玉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胡俊;早期现代欧洲“中国风”视觉文化[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9 韩炳华;东周青铜器标准化现象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10 黎旭;自由观看[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修龙;中国传统青花瓷松纹饰的演变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2 邵美英;洗尽铅华 古朴典雅[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峗;论元明清青花瓷“岁寒三友”图艺术风格及其成因[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4 张虹;青花瓷图案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5 肖祺;明代永宣官窑青花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婷;丝路传播与蓝白之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晓丹;宋代古典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刘春山;祥瑞瓷纹饰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9 王丽丽;景德镇与福建外销青花瓷的对比分析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10 李翠;荆楚龙凤图形纹饰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变规律[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03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903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0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