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柳州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13:09

  本文关键词:柳州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柳州 工业遗产 保护与再利用


【摘要】:工业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是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柳州作为广西工业的典型代表,拥有深厚的人文基础和工业底蕴。在百余年的工业历史中留下了一大批优秀近代工业遗产。这些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工业先后遭遇工业衰退和逆工业化过程,不少企业面临“关、停、并、转”的局面,很多工厂旧址、附属设施、机器设备等工业遗存被遗留下来,尤其是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厂房建筑大都面临着被拆除、废弃或不恰当利用的命运。对这些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如不尽快加以保护,就会很快损毁和消失。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柳州实际情况,对柳州工业遗产现状进行初步调研,通过借鉴国内外代表性工业城市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针对柳州目前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探索柳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路子。本文主要包括五大部分:本文“前言”部分,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实践经验。第一部分,论述了柳州工业遗产的历史脉络及现状。第二部分,以柳州工业博物馆为例,论述了柳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第三部分,通过分析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之路(RI)的成功经验”,对柳州工业遗产旅游线路进行策划并就旅游资源的整合提出建议。第四部分,以时下在建的柳州工业博物馆为主要线索和依据,对柳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柳州 工业遗产 保护与再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426;K87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图片索引8-10
  • 表格目录10-11
  • 前言11-17
  • (一) 选题缘由、选题意义11-12
  • 1. 选题缘由11
  • 2. 选题意义11-12
  • (二) 相关概念、研究内容、研究范围12-13
  • 1. 工业遗产的定义12
  • 2. 研究内容12-13
  • 3. 研究范围13
  • (三) 相关研究动态13-15
  • 1.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实践13-14
  • 2.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实践14-15
  • 3. 柳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相关情况15
  • (四) 主要研究方法15-17
  • 一、柳州工业遗产的历史脉络及现状审视17-29
  • (一) 柳州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其历史地位17-18
  • 1. 古代——1949年17
  • 2.19 49——1977年17-18
  • 3.19 78年至今18
  • (二) 柳州工业遗产的现状18-24
  • 1. 基本可确定文物遗址类型者19
  • 2. 企业已改制、拆迁、半停产状况、废止它用者19-21
  • 3. 目前仍在生产的工业建筑、工业厂房设备等21-24
  • (三) 柳州工业遗产保存现状审视24-28
  • 1. 柳州电灯公司旧址24-26
  • 2. 柳州联华印刷厂旧址26
  • 3. 柳州供销社仓库(102创意仓库)26-28
  • (四) 柳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困境解析28-29
  • 1. 涉及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政策法规不够健全28
  • 2. 社区民众对工业遗产保护的意识淡薄28
  • 3.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经费不足28-29
  • 二、柳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29-44
  • (一) 科学的价值评估体系29-34
  • 1. 柳州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29-30
  • 2. 柳州工业遗产的评价方法30-34
  • (二) 层次性的保护利用梯度34-36
  • 1. 文物保护单位34-35
  • 2. 保护利用类工业遗产35-36
  • (三) 多样性的保护利用模式36-40
  • 1. 主题博物馆模式36-37
  • 2. 公共休憩空间模式37-38
  • 3. 创意产业园区模式38-39
  • 4. 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39-40
  • (四) 柳州工业博物馆模式40-44
  • 1. 柳州第三棉纺厂发展历程40
  • 2. 柳州工业博物馆建设的必要性40-41
  • 3. 柳州工业博物馆整体设计概况41-43
  • 4. 柳州工业博物馆的功能定位43-44
  • 三、柳州工业遗产旅游线路的策划及旅游资源的整合44-53
  • (一) 从工业考古到工业遗产旅游44-45
  • (二)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之路”(RI)45-47
  • (三) 柳州工业遗产旅游线路的规划及旅游资源的整合47-53
  • 1. 柳州市区旅游资源概述47-51
  • 2. 柳州工业遗产旅游线路的策划及旅游资源的整合51-53
  • 四、柳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公众53-61
  • (一) 背景概述53-54
  • (二) 柳州工业博物馆与公众54-59
  • 1. 柳州工业博物馆的建设与公众参与54-55
  • 2. 柳州工业博物馆如何更好地为公众服务55-59
  • (三) 建议59-61
  • 1. 设立专家咨询机构59
  • 2. 成立保护组织59-61
  • 五、结语61-62
  • (一)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61
  • (二)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6
  • 附表:柳州市区工业遗产汇总表66-72
  • 附录:柳州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办公室关于全面协调配合我市工业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72-75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75-76
  • 致谢76-77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源;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基础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2 寇怀云;工业遗产技术价值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朱强;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D];北京大学;2007年

4 田燕;文化线路视野下的汉冶萍工业遗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05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905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5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