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穆壶考略
发布时间:2017-09-24 01:33
本文关键词:多穆壶考略
【摘要】:我国各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共同构成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民族文物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精神内涵。多穆壶作为元代以来蒙、藏、满、汉等民族共用的文物,在工艺审美、文化交流、历史发展、现世收藏等方面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对于了解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播、交流、融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多穆壶的研究基础十分薄弱,特别是在多穆壶的定义、起源、流变、鉴定等问题上存在的诸多误解和盲区,对于全面认识多穆壶并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产生了很多不利因素,亟待解决。本文以一定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历史学、考古学、文物学、艺术学等研究方法,首先依据学术界的相关研究观点,在分类对比分析其中具有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之上,厘清了民族与民族文物的概念范畴,解决了多穆壶研究的背景问题。其次针对目前在多穆壶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口述史调查、比对分析、演绎推理,从定义辨析、起源探究、功能演变、传播路径四个方面,对多穆壶的起源流变和发展脉络进行了考证,重新界定了多穆壶的有关要素,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例如在多穆壶的定义方面,提出“多穆壶最早是由蒙族用蒙语定义的,而后由藏族、满族、汉族等结合本民族的语言、生活等文化因素,对多穆壶进行了具有一定民族特色的定义”的观点。在多穆壶的起源方面,提出“多穆壶并非完全的‘舶来品’,无论在形制还是装饰方面,都既蕴含了外来文化,同时也体现着本土特色,是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的观点。在多穆壶的功能演变方面,提出“实用功能——实用功能为主、兼具礼制功能——礼制功能为主、实用功能削弱”的变化过程。在多穆壶的传播路径方面,提出“蒙古地区——西藏地区——蒙古地区和东北地区——内地”的观点。之后选取藏传佛教的角度,通过对藏传佛教在元、明、清时期的发展以及僧帽壶、贲巴壶等典型藏传佛教文物与多穆壶之间存在异同的探讨,从文化因素方面对多穆壶的出现、发展以及传播进行了解读。最后在上述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多穆壶在形制、装饰、材质等方面所表现的不同特征,归纳总结了多穆壶的时代特点,进而依此梳理出多穆壶收藏与鉴定的相关要点,例如元代多穆壶器型一般都较为短矮,装饰较为朴素,目前可见以瓷质为主,明代多穆壶多装饰简单、“S”型长流的实用多穆壶,而清代多穆壶则呈现为长筒状,装饰较为华丽,材质种类也明显增多,此外不同时期多穆壶在流、挡、柄等方面也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鉴定要点的提出为多穆壶在现世的继承、流传与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
【关键词】:民族与民族文物 多穆壶 藏传佛教 收藏鉴定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76.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前言12-14
- 第一章 研究导论14-20
- 第一节 研究现状及意义14-16
- 第二节 研究方法16-17
- 第三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17-20
- 第二章 民族与民族文物20-26
- 第一节 民族的概念与范畴20-22
- 第二节 民族文物的概念与范畴22-26
- 第三章 多穆壶的相关问题探讨26-47
- 第一节 中国壶的历史26-30
- 第二节 多穆壶的定义辨析30-37
- 第三节 多穆壶的起源探究37-43
- 第四节 多穆壶的功能演变43-44
- 第五节 多穆壶的传播路径44-47
- 第四章 藏传佛教与多穆壶47-56
- 第一节 藏传佛教及其在元、明、清时期的发展概述47-51
- 第二节 僧帽壶与多穆壶51-53
- 第三节 贲巴壶与多穆壶53-56
- 第五章 多穆壶的收藏与鉴定56-65
- 第一节 多穆壶的收藏概述56-57
- 第二节 多穆壶的鉴定57-65
- 元明清时期多穆壶对照表65-66
- 参考文献66-70
- 后记70-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璐;;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漆器赏析[J];博物馆研究;2011年04期
2 邸永君;“民族”一词见于《南齐书》[J];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3 于颖;李理;;多穆壶文化说略[J];北京民俗论丛;2013年00期
4 何鸿;;从僧帽壶瓷器看汉藏文化交流[J];荣宝斋;2011年05期
5 吴泽霖;;关于少数民族文物的一点认识[J];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04期
6 丁鹏勃;夏德美;;军持源流考[J];中国历史文物;2007年01期
7 韩荣;;唐宋时期执壶艺术比较研究[J];装饰;2008年08期
8 张菁;刘嵘;;从贲巴壶看清汉藏文化对景德镇陶瓷的影响[J];中国陶瓷;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文杰;[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德全英;民族区域自治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高纪洋;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丁雨迪;民族文物:历史、实践与话语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婧;藏传佛教对清代陶瓷文化影响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908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908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