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楚文化对皖中地区西汉墓葬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16:06

  本文关键词:楚文化对皖中地区西汉墓葬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楚文化 楚墓 皖中地区 西汉墓葬 墓葬形制


【摘要】:安徽地区楚墓的发现,最早大概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即安徽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的发现。李三孤堆楚王墓被盗掘,楚器物流传于世,引起了我国考古学界的重视,人们开始对楚文化的器物有所认识,由此开始了楚文化研究的热潮。该墓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及随葬品最为丰富的楚墓,出土了4000多件精美的楚器物,引起了国内外考古学界和史学界的关注,楚文化研究的序幕由此揭开。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安徽地区楚墓的发掘和研究一直都在不断的成长,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安徽地区发掘的战国楚墓无论大小已有近500座,发掘后见诸资料的约有200余座,其中多为战国晚期墓葬,这也与楚国在安徽的发展历史相吻合。安徽战国楚墓所发掘的墓葬数量虽不是很多,但是其中不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重大学术意义的楚墓葬,为我国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伴随着楚墓的发掘和对楚文化的研究,安徽地区汉代墓葬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也于上个世界的五十年代初期开始展开,安徽所发掘的汉代墓葬中,特别是西汉时期的墓葬,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多集中于皖中地区,即江淮流域在安徽的这部分区域,通过对该区域所发掘的西汉墓葬与安徽楚系墓葬的对比研究,发现皖中地区的西汉墓葬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楚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安徽迄今为止发掘的战国楚墓资料和皖中地区西汉墓葬资料的整理研究,将安徽楚系墓葬依据有无墓道分成A、B两种类型,并根据墓葬的形制和建造方式的不同各细分出三个亚型。对皖中西汉墓葬,本文根据其建筑材料和营建方式的差异,将它们分为四大类:竖穴土坑墓、砖室墓、砖石墓和石室墓,然后将两个时期的墓葬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从墓葬的营造和墓葬的随葬品两个主要方面入手,对两个时期墓葬的特征和出土器物进行比较和研究,分析研究中又细分五个方面来论述皖中西汉墓葬所受楚文化的影响。 一、在墓葬建造方面,皖中地区的中小型西汉墓葬的建造程序与楚墓葬的建造程序基本上是一致的。 二、在葬具方面,根据皖中西汉墓葬仍沿袭楚系墓葬椁室开通的形式这一现象,研究推断出楚墓的间切型椁墓在西汉初年仍在被大量使用;而到了西汉晚期,间切椁墓已明显减少,这也反映出当时木椁墓的衰退和即将消亡。 三、在葬俗方面,楚人的尚赤、尚东、仰身直肢等葬俗在皖中西汉早期的墓葬中也都有所体现。 四、楚文化对皖中西汉墓葬中随葬的陶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其陶器器型和陶器组合两方面。 五、楚文化对皖中西汉墓葬中随葬的漆木器的影响,对漆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制造工艺、器型、纹饰三个重要方面。对木器的影响,皖中西汉墓葬中出土的木俑较多地继承了楚雕塑艺术的浪漫精神,雕塑不似秦俑那样着力于细部的逼真刻画,而是以简洁的刀法来表现人物的情态。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综合来看,楚文化对皖中地区西汉墓葬的影响无论是在葬具、葬俗和墓葬形制方面,还是在随葬器物的造型和组合方面都很深刻,虽然这些影响在西汉中期以后,随着汉代自身的汉文化的形成而逐渐减弱乃致最后消失,但纵观整个历史,其对汉文化的形成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楚文化 楚墓 皖中地区 西汉墓葬 墓葬形制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78.8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前言9-11
  • 第一章 楚文化在安徽地区的发展11-14
  • 第一节 楚文化的产生及其发展简述11-12
  • 第二节 楚文化进入安徽以及在安徽江淮地区的发展12-14
  • 第二章 安徽地区楚墓和皖中西汉墓的发现与分类14-33
  • 第一节 安徽战国楚墓发现与分类14-23
  • 一、安徽战国楚墓的发现14-16
  • 二、安徽战国楚墓的形制分类16-23
  • 第二节 皖中地区西汉墓葬的发现与分类23-33
  • 一、皖中西汉墓葬的发现23-25
  • 二、皖中西汉墓葬形制分类25-33
  • 第三章 楚文化对皖中西汉墓葬营造方面的影响33-39
  • 第一节 墓葬建造方面的分析33-34
  • 第二节 墓葬葬具方面的分析34-37
  • 第三节 葬俗方面分析37-39
  • 第四章 楚文化对皖中西汉墓葬随葬品的影响39-51
  • 第一节 对随葬陶器的影响分析39-45
  • 一、对其陶器器形的影响40-44
  • 二、对其随葬的陶器组合方面的影响44-45
  • 第二节 对随葬的漆木器影响分析45-51
  • 一、楚漆器制造工艺对皖中西汉墓葬漆器制造工艺的影响45-47
  • 二、楚漆器的器型对皖中西汉墓葬漆器器型的影响47-49
  • 三、楚漆器的纹饰对皖中西汉墓葬漆器纹饰的影响49-50
  • 四、楚木俑的雕刻装饰手法对皖中西汉墓出土木佣的影响50-51
  • 结语51-53
  • 附图一:安徽战国楚墓分类图53-55
  • 附图二:皖中地区西汉墓葬分类图55-59
  • 参考文献59-68
  • 致谢68-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成军;淮河流域汉代墓葬形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黎毓馨;;浙江两汉墓葬的发展轨迹[J];东方博物;2003年00期

3 ;安徽省天长县杨村汉墓[J];东南文化;1992年06期

4 贾庆元;霍邱县三桥古墓葬[J];东南文化;2005年02期

5 余静;滕铭予;;安徽淮河以南地区两汉墓葬的分期[J];东南文化;2008年06期

6 周崇云;;安徽霍邱徐台汉墓发掘报告[J];东南文化;2009年04期

7 丁兰;战国末期楚墓随葬陶器的区域特征[J];华夏考古;2004年01期

8 包明军;漆衣陶器浅谈[J];华夏考古;2005年01期

9 李丁生;安徽潜山彰法山9号战国墓[J];江汉考古;1992年04期

10 余静;腾铭予;;中国南方地区汉墓的发现与研究简史[J];江汉考古;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912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912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8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