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吴越青铜器拾遗

发布时间:2017-09-27 16:31

  本文关键词:吴越青铜器拾遗


  更多相关文章: 吴越地区 青铜器 拾遗


【摘要】:商周时期,吴、越两国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青铜文化。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考古资料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对商周时期吴越地区青铜器的面貌和特点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若干著录于外文文献中具有吴越风格的青铜器进行了逐一介绍,并结合考古发掘资料进行了相关讨论。这些青铜器包括悬鼓环、三足壶和方卣,时代分属春秋晚期、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悬鼓环以人物雕塑为装饰,三足壶以吴越地区的陶器为原型,方卣则是对中原地区青铜方彝的模仿和改造。这些资料对于廓清吴越地区商周青铜器的整体面貌、探讨吴越地区商周青铜器的特点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吴越地区 青铜器 拾遗
【分类号】:K876.41
【正文快照】: Studies郎剑锋Lang Jianfeng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济南,250100后,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陆续开展,该地区出土商周青铜器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相关研究也逐渐深入,使学术界对吴越地区商周青铜器的面貌和特点的认识逐渐清晰。近年,笔者在翻阅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外文图录时,发现了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江苏省丹徒考古队;江苏丹徒北山顶春秋墓发掘报告[J];东南文化;1988年Z1期

2 熊学兵;;京山县发现一批西周青铜器[J];江汉考古;1983年01期

3 郎剑锋;;试论繁昌汤家山出土“鸟形饰”的用途[J];江汉考古;2011年04期

4 任相宏;;山东沂源县姑子坪周代遗存相关问题探讨[J];考古;2003年01期

5 吴大林;;江苏溧水县发现东周古井[J];考古;1987年11期

6 ;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1年01期

7 李步青;;山东莱阳县出土已国铜器[J];文物;1983年12期

8 王恩田;河南固始“勾吴夫人墓”——兼论番国地理位置及吴伐楚路线[J];中原文物;1985年02期

9 欧潭生;固始侯古堆吴太子夫差夫人墓的吴文化因素[J];中原文物;199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修松;试论春秋时期淮河流域之交通[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2 宋恩伟;;乐舞一体话六代 秦汉俗乐占先声——秦汉俗乐兴起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3 王智远;;旅顺博物馆藏青铜器概述[J];边疆考古研究;2007年00期

4 王锡平;胶东半岛夏商周时期的夷人文化[J];北方文物;1987年02期

5 陈阳;戴哲涛;;中国财税博物馆藏滕侯赇之歌钟考[J];东方博物;2010年03期

6 刘建安;许志强;邓玮光;;安吉三官土墩墓发掘简报[J];东方博物;2010年03期

7 朱杨晓;;东阳市博物馆藏春秋战国青铜器[J];东方博物;2011年04期

8 江苏省丹徒考古队;江苏丹徒北山顶春秋墓发掘报告[J];东南文化;1988年Z1期

9 张敏;吴王余f)墓的发现及其意义[J];东南文化;1988年Z1期

10 董楚平;良渚人的衣冠文化[J];东南文化;1988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德光;;晋国的青铜文化[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2 方建幫;;秦子旽及同出钟声研究[A];第一届中国音乐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蔡秉衡;;脱夷入华:《魏书·乐志》隐没他者的笔法寻迹[A];第一届中国音乐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峰;淮河流域周代遗存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R壡锶,

本文编号:930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930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6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