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花山岩画岩体开裂机理统计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7 19:11

  本文关键词:花山岩画岩体开裂机理统计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花山岩画 岩体开裂 风化开裂体 构造开裂体 张开度


【摘要】:岩体开裂是危害花山岩画最严重的病害,会对岩画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为制定有效的灌浆加固措施,在对岩体开裂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岩画区共有418处开裂病害,开裂岩体以风化开裂体为主,占69%,且构造开裂体的厚度大于风化开裂体;2)构造开裂体的钙质、钙质与泥质共同充填比例为78%,高于风化开裂体的52%;3)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的张开度均以小于6mm为主,可知当张开度大于6mm时,开裂体将发生剥离掉块;4)风化开裂体的危险性I级、Ⅱ级所占的比例为57%和22%,小于构造开裂体的64%和27%,但风化开裂体多发育于岩画存在部位,易出现开裂和掉块,破坏更大;5)构造开裂体的厚度较大、裂隙连通性好、危险等级高,而风化开裂体厚度较薄、裂隙贯通性差、危险等级较高。本研究结果可为开裂岩画岩体灌浆加固及后期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关键词】花山岩画 岩体开裂 风化开裂体 构造开裂体 张开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0972183)
【分类号】:K879.4
【正文快照】: 0引言花山岩画绘刻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明江右岸陡崖峭壁岩体上。据14C测定,距今已有1680~4200年的历史,岩画规模宏大,面积达8000m2,是壮族先民驮越人巫术活动的遗迹。岩画以人、动物、兵器,船等图像形式存在,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最雄;赵林毅;李黎;;砂砾岩石窟岩体裂隙灌浆新材料研究[J];敦煌研究;2011年06期

2 李最雄,王旭东;榆林窟东崖的岩体裂隙灌浆及其效果的人工地震检测[J];敦煌研究;1994年02期

3 王艳明;中国着力研究塑像岩体防风化技术[J];科学之友;2004年09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真荣;阎榕龄;张宇飞;;计算岩体裂隙水流和工程反分析软件[A];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文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2 向晓辉;王俐;;三峡库区高阳段库岸岩体裂隙网络模拟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3 李最雄;张鲁;王旭东;王享通;;砂砾岩石窟岩体裂隙灌浆的进一步研究[A];全国首届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4 卢刚;周志芳;;软硬互层状岩体的裂隙网络模拟[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何杨;柴军瑞;李康宏;;变开度的岩体裂隙网络非稳定渗流数值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6 阮文军;;基于浆液粘度时变性的岩体裂隙注浆扩散模型[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7 王成;林胜;;岩体裂隙受内压力的弹塑性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付金伟;朱维申;王向刚;;多裂隙岩体裂隙扩展过程一种新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白国良;李树志;;采动岩体宏观力学参数估计研究[A];全国“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马宇;赵阳升;段康廉;;岩体裂隙网络的三维分形仿真[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贺凯;塔柱状岩体崩塌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王凤艳;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快速获取岩体裂隙信息的工程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3 朱红光;破断岩体裂隙的流体流动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4 王建秀;腐蚀损伤岩体中的水化—水力损伤及其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5 王国艳;采动岩体裂隙演化规律及破坏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6 陈祥军;基于随机结构模型的溶蚀岩体渗漏分析在水布垭工程中的应用[D];河海大学;2007年

7 殷德胜;岩体渗流与应力分析的数值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建强;断层带岩体三维渗流场分析及程序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李聪聪;动力作用下岩体裂隙扩展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秦强;深埋岩体裂隙渗流-变形耦合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1年

4 刘善利;饱和岩体热流固耦合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刘海军;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岩体裂隙网络模型及渗透张量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王肖珊;岩体裂隙网络的渗流计算及分形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7 陈星;岩体加卸荷破坏的力学特性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三峡大学;2011年

8 付小平;岩体力学中节理裂隙损伤边界元方法与程序[D];浙江大学;2006年

9 杨磊;岩体三维裂隙拉伸断裂机理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刘元俊;岩体裂纹起裂扩展规律及锚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31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931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7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