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晋西北地区画像石墓研究
本文关键词:陕北、晋西北地区画像石墓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陕北 晋西北 画像石墓 墓葬形制 东汉中期 东汉晚期 文化因素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目前所能收集到的材料,对陕北、晋西北地区东汉中晚期画像石墓的形制与陶器演变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墓葬进行分期研究,总结每一期的文化特征。同时,将陕北、晋西北地区画像石墓置于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考察,通过与本地及周边地区汉墓、与其他地区画像石墓的对比分析,总结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对画像石墓进行文化因素分析,了解其文化构成。 文章主要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首先对本文研究的画像石墓进行时空范围的界定,其次回顾这一地区画像石墓的发现及研究简史,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目的。 第二章:墓葬型式划分。文章的主体部分。根据建筑材质的不同,将画像石墓分为两大类,而后根据墓室数量和形状的差异进行更为细致的型式划分。 第三章:随葬品分析。先介绍随葬品的概况,然后对随葬陶器中常见的器物进行类型式划分。 第四章:墓葬分期及演变。在前面研究基础上,参照纪年画像石墓的年代及史料记载,对这一地区画像石墓进行分期,并分别概括每一期的文化特征。 第五章:与本地及周边地区汉墓形制的对比分析。将陕北、晋西北地区画像石墓置于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考察,通过与本地及周边地区汉墓对比分析,总结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第六章:与其他地区画像石墓的对比分析。选取与陕北、晋西北地区画像石墓有一定相似性但也存在诸多不同的苏北区、南阳区画像石墓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内容有墓葬形制、画像石配置位置及砌筑方法等。 第七章:文化因素分析。对画像石墓中包含的不同性质的文化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其文化构成。 第八章:结语。
【关键词】:陕北 晋西北 画像石墓 墓葬形制 东汉中期 东汉晚期 文化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79.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一、时空范围9
- 二、发现及研究现状9-14
- 三、研究思路及目的14-15
- 第二章 墓葬型式划分15-21
- 一、概念及用语15-16
- 二、墓葬型式划分16-21
- 第三章 随葬品分析21-28
- 一、随葬品概况21-22
- 二、陶器形制分析22-28
- 第四章 墓葬分期及演变28-31
- 一、墓葬分期28-29
- 二、墓葬形制发展演变总结29-31
- 第五章 与本地及周边地区汉墓形制的对比分析31-36
- 一、本地无画像石汉墓31-32
- 二、西安地区32-33
- 三、宁夏、陇东地区33-34
- 四、内蒙中、南部地区34-35
- 五、山西中、北部地区35
- 六、小结35-36
- 第六章 与其他地区画像石墓的对比分析36-39
- 一、苏北区36-37
- 二、南阳区37-38
- 三、小结38-39
- 第七章 文化因素分析39-42
- 一、汉墓共性文化因素39
- 二、关中及周边地区文化因素39-40
- 三、本地特有文化因素40
- 四、匈奴文化因素40-42
- 第八章 结语42-44
- 附图44-60
- 附表60-62
- 后记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向阳;;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祥瑞画像造型图考[J];农业考古;2011年04期
2 廖明君;汪小洋;;中国本土宗教美术的整体思考与期待——汪小洋教授访谈录[J];民族艺术;2011年02期
3 吴敬;;宋代川陕四路墓葬特征的区域性研究[J];考古与文物;2011年03期
4 刘芳;;汉画像折射出的宗教信仰探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纪玉莲;;陕北绥德东汉画像石的科学发掘与研究保护[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1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加军;孙晋芬;;山东枣庄画像石铺首艺术[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卜友常;;汉代画像石墓起源新考[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鞠辉;;河南南阳陈棚汉代彩绘画像石墓两幅画像的考释[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小磊;鞠辉;;南阳陈棚汉代彩绘画像石墓三幅画像的考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练春海;;打虎亭画像石墓“车无轮”现象试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立;;以“快乐家园”为“终点”的“生命回归”——门楣画像“车马出行”构图在墓葬“叙述结构”中的“点题”作用[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郑清森;;商丘汉代石椁画像初论[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远;;论汉代的螺神画像及其符号功能[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于秋伟;;汉代“庖厨图”画像分析[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姬翔月;;陕西米脂官庄二号画像石墓发掘简报[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孟苗;晋西北新石器时代院落有房有窑[N];山西日报;2011年
2 记者 王佳丽;国新能源挺进晋西北又有“大手笔”[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3 王保国;石河村民失地之忧[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4 张晓华;晋西北植树种草“缚沙魔”[N];山西科技报;2007年
5 见习记者 刘淑花;为把我市建设成为以生态园林为特色的晋西北地区环境最优的宜居城市而贡献力量[N];朔州日报;2007年
6 李汇祥;晋西北抗日根据地邮政简况[N];中国集邮报;2005年
7 ;晋绥抗日根据地[N];人民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李仓 特约通讯员 曹卫森 荆锋明;纵马晋西北 踏出整合路[N];中国煤炭报;2008年
9 葛守义 张伟;五寨:以生态立县谋转型新路[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10 邢云鹏邋薄云山;晋西北6年治沙近2000万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黎旭;自由观看[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3 赵新平;汉马图像形式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4 李虹;死与重生:汉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刘海宇;山东汉代碑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王伟;汉代绘画形态中的循环因素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8 李林;石室丹青[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卢f ;两汉“人虎母题”图像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10 邢千里;中国历代孔子图像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芳超;陕北、晋西北地区画像石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李江伟;汉画像石历史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慧清;清末民初与抗战时期晋西北地区农业生产对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段晓岑;嘉祥画像石空间艺术探微[D];湖北美术学院;2011年
5 樊凡;苏北地区汉画像石墓车马出行图装饰意义及相关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朱东红;晋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7 王凤娟;汉画像石与齐鲁风俗[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贺文乐;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西北农村变工互助探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雄艳;走西口移民与晋蒙交汇区村落的民俗文化变迁[D];山西大学;2010年
10 聂秀明;晋西与陕北汉画像石承传关系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56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956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