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酒泉西沟村魏晋墓铜甑釜残留物的脂质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4 15:28
本文关键词:甘肃酒泉西沟村魏晋墓铜甑釜残留物的脂质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铜甑釜 残留物 脂质分析 单体脂肪酸稳定碳同位素 饮食文化
【摘要】:残留物分析可为器物用途提供直接证据。铜u是古代重要的炊具之一,其用途在文献上有较多记载,但残留物分析甚少。甘肃酒泉西沟村魏晋墓M5出土铜甑釜(分体u)下半部分的釜内存有一些白色膏状残留物,为了解其生物来源和该器物的功能,本工作利用红外光谱、脂质分析及单体脂肪酸稳定碳同位素等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白色膏状残留物应为反刍动物油脂,推测是蒸制铜甑中的牛肉或羊肉时渗流下来而成,这为该釜甑组合作为炊蒸器用于加工肉食提供了有力证据。鉴于墓M5具有浓郁的游牧文化风格,而铜u是典型的中原汉人炊具,这也反映了魏晋时期当地汉人与北方游牧民族在饮食文化方面的交流与融合。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 铜甑釜 残留物 脂质分析 单体脂肪酸稳定碳同位素 饮食文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1172164)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资助(XDA05130303)
【分类号】:K876.41
【正文快照】: 0引言釜和甑是古代炊具,上甑下釜组合为分体u,其功能与现代蒸锅相近,二者以多孔的箅相隔,蒸气通过箅孔将食物蒸熟。关于其功能和使用方式,《博古图录》记载“u之为器,上若甑而足以炊物,下若鬲而足以饪物,盖兼二器而为之。”此外,考古出土的铜u常见炙痕、烟炱痕[1,2],也反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桃李;;一日三餐也奢华[J];今日辽宁;2007年03期
2 王辉;“富春大夫”甑跋[J];考古与文物;1994年04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德芳;金学刚;靳鹏;曹心阳;;化腐朽为神奇——记一件战国青铜甑的修复[A];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实——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本文编号:971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971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