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帝陵壁画墓的图像体系讨论
本文关键词:南北朝帝陵壁画墓的图像体系讨论
【摘要】:南北朝时期,帝陵壁画墓首次出现,而且南北面貌相异。北朝壁画墓图像体系中,强调皇权的图像而表现出上移的方向。南朝壁画墓图像体系中,"竹林七贤与荣启期"这样士族化的图像表现出下移的方向。上移和下移两个方向的理论指向是:首先,形成了民族平衡与阶层平衡的两个图像体系。其次,形成了礼仪化与生活化的不同图像特征。再次,提供了图像证史的图像意义。一方面,说明南北朝佛教在本土宗教图像体系中仍处于初入阶段;另一方面,反映了南北朝的一个历史特征,即北朝的汉化主流实际上是一种向中原文化靠拢的民族妥协。通过学习先进文化而平衡尖锐的民族矛盾,在强化皇权的体制下巩固政权,帝陵壁画墓因此而有了上移的方向。南朝的门阀制度主流实际上是一种政治利益集中化的阶层妥协,通过士族化的政治垄断制度来平衡统治阶级内部的各种关系,帝陵壁画墓因此而有了下移的方向。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
【关键词】: 南北朝 帝陵壁画墓 图像体系 艺术考古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墓室壁画的图像体系研究”(13BZJ03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878.8
【正文快照】: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墓室壁画发展史上继汉代繁荣之后出现的第二个繁荣时期,相关的研究成果已是非常丰富,但是这一时期的一个考古现象尚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即帝陵壁画墓的出现。从目前的考古成果看,之前的汉代没有帝陵壁画墓,之后的唐代则出现了许多“号墓为陵”的壁画墓。显然,帝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翔;江苏六朝画像砖研究[J];东南文化;1997年01期
2 沈利华;杨爱国;董补顺;祝乃军;雷雨;;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小村南朝墓发掘简报[J];东南文化;2015年02期
3 牟发松;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看唐代的南朝化倾向[J];江海学刊;2005年05期
4 徐光冀;江达煌;朱岩石;;河北磁县湾漳北朝墓[J];考古;1990年07期
5 杨效俊;东魏、北齐墓葬的考古学研究[J];考古与文物;2000年05期
6 陆建华,夏当英;南北朝礼学盛因探析[J];孔子研究;2000年03期
7 叶知秋;;《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简介[J];考古;2003年05期
8 牟发松;;从南北朝到隋唐——唐代的南朝化倾向再论[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罗宗真;;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及其砖刻壁画[J];文物;1960年Z1期
10 徐光冀;;河北磁县湾漳北朝大型壁画墓的发掘与研究[J];文物;1996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迎花;;梁武帝时期郊祀制度问题研究[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2 贺云翱;南京出土六朝瓦当初探[J];东南文化;2003年01期
3 姚义斌;试论六朝绘画对画像砖的影响[J];东南文化;2004年03期
4 李玲玲;“竹林七贤及荣启期”砖印壁画简论[J];东南文化;1997年04期
5 刘毅;宋代皇陵制度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年01期
6 李梅田;北朝墓室画像的区域性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03期
7 邓长春;;论南朝律学之新发展[J];西部法学评论;2008年02期
8 王丰;;从《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看魏晋风度的理想与现实[J];大众文艺;2013年04期
9 姚律;;常州戚家村画像砖墓图像主题思想浅见[J];长江文化论丛;2013年00期
10 黄文智;;河南中部北魏晚期至东魏石刻佛像造型分析[J];敦煌学辑刊;201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天石;;江苏六朝史研究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姚义斌;六朝画像砖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3 李磊;东汉魏晋南北朝士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尹夏清;北朝隋唐石墓门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张昕;山西风土建筑彩画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徐迎花;汉魏至南北朝时期郊祀制度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董劭伟;唐代吏部尚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宋丙玲;北朝世俗服饰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刘卫宁;两晋南北朝儒经义疏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杨为刚;唐代“长安—洛阳”文学地理与文学空间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晶晶;北齐宫廷乐舞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海燕;关中地区隋墓分期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黄潇;南京市区六朝墓葬分布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李W,
本文编号:972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972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