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两汉明器研究
本文关键词:湖南两汉明器研究
【摘要】:两汉时期的湖南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安定,因此遗留了大量汉墓,故考古出土了众多的明器。湖南是楚国的故地,周边又毗邻吴越、巴蜀地区,故中原文化、楚文化、越文化、巴蜀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在明器的主要构成上,西汉时期,以陶制礼器和滑石器为主;东汉时期,以模型明器为主。这种器物类型上的变化反应了中原文化向南传播过程和程度。明器作为一种随葬品,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状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的差异,这为我们研究两汉的社会、经济、文化面貌提供了一笔宝贵的资料。首先,了解明器的概念,然后根据两汉墓葬形制和出土明器组合,并结合器物变化特征,对两汉墓葬进行分期,即西汉前期、西汉后期、新莽时期、东汉时期四个时段,最后分别介绍每个分期不同等级墓葬明器具体出土情况。其次,对明器组合类型和样式变化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探索出湖南地区两汉明器的演变规律。再次,分析湖南地区出土明器的特点和产生原因,并与周边区域汉墓出土明器情况和特点进行比较。本文综合应用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等理论和方法,特别是考古类型学对湖南地区两汉出土明器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出土明器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比较,最终得出两汉时期湖南地区出土明器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楚文化特征明显,并与周边互动频繁。
【关键词】:两汉 明器 湖南地区 演变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78.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5
- 一、选题缘由8-9
- 二、研究意义9-10
- 三、学术史综述10-14
- 四、研究方法14-15
- 第二章 湖南两汉出土明器概况15-49
- 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15-17
- 一、明器的概念与界定15-16
- 二、地理概念16-17
- 第二节 不同时期墓葬明器的出土情况及特点17-44
- 一、西汉前期17-26
- 二、西汉后期26-34
- 三、新莽时期34-37
- 四、东汉时期37-44
- 第三节 演变规律44-49
- 一、礼器的衰退到模型明器的兴起与兴盛44-46
- 二、素陶向釉陶发展过程46
- 三、滑石器的猛增到东汉时期的衰退46-47
- 四、泥质货币到实用货币47-49
- 第三章 湖南两汉出土明器的特点、形成原因及与周边地区比较49-64
- 第一节 湖南地区明器的特点49-51
- 一、楚文化特色明显49-50
- 二、边缘区域表现出毗邻地域的文化特色50-51
- 第二节 与周边地区的比较51-55
- 一、与关洛中原地区比较51-52
- 二、与湖北地区的比较52
- 三、与四川地区的比较52-53
- 四、与江浙地区的比较53-54
- 五、与两广地区的比较54-55
- 第三节 形成原因55-64
- 一、思想文化的影响55-60
- 二、区域自身及经济原因60-64
- 结语64-66
- 参考文献66-71
- 附表一:两汉时期湖南地区出土明器情况表71-78
- 后记78-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首雄;科学发展观引领湖南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J];文史博览;2005年10期
2 远声;;特殊年代主政湖南 “与湖南各级干部、全省人民同甘共苦”[J];新湘评论;2009年05期
3 薛政超;;试论唐宋移民对湖南经济的影响[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晓然;;湖南 湘[J];中国工会财会;2013年06期
5 傅志明;;抗战时期企业迁湘概况及对湖南经济发展之影响[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6 吴定宪;论“西北口”在湖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武陵学刊;1996年05期
7 蔡炳华,唐承丽;知识经济:湖南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发展对策[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易永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对湖南的经济侵略[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9 刘峰,陈艳红;湖湘文化及其对湖南经济发展的影响[J];船山学刊;2005年02期
10 李芳;王超;;湖湘文化与湖南经济耦合力的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茂松;;湖南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全面扬弃农耕文化[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肖文兴;;湖南应积极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曾之明;;中部崛起下湖南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尹少华;周利君;;“绿色湖南”建设的对策探讨[A];绿色经济与林业发展论——第六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廖进中;;破除“湘军”崇拜 弘扬现代文明——纪念湖南改革开放三十周年[A];2008湖南商务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获奖论文专刊[C];2008年
6 李跃;;湖湘文化创新与优化湖南经济发展环境[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7 ;编者的话[A];2008湖南商务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获奖论文专刊[C];2008年
8 朱文蔚;;探寻低碳经济背景下湖南产业经济的发展思路[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9 罗光强;谭江林;;湖南宏观经济波动特征及其调控[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朱文蔚;何解定;;探寻低碳经济背景下湖南产业经济的发展思路[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晓红 许泽群;创新驱动提速湖南经济[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2 章勇 张杰文;湘港合作助力湖南经济腾飞[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3 记者 柳德新;“湖南经济发展非常成功”[N];湖南日报;2014年
4 李剑雄;高速公路与湖南经济[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5 恭新 王楠;湖南工业一年一大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6 杨春刚;为构建和谐湖南作出新贡献[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7 记者 徐蓉;以项目助推湖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N];湖南日报;2006年
8 李勇邋通讯员 马碧;香港湖南商会成立工作启动[N];湖南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小平;找到湖南金融的“出海口”[N];湖南经济报;2006年
10 记者 高芳;李铁映看望湖南代表团[N];湖南经济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正东;明清时期湖南人口与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薛政超;湖南移民史研究(618-1279年)[D];南京大学;2006年
3 刘淮;二十世纪初叶湖南现代化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兴豪;1912—1937年湖南经济现代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吴雄周;湖南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黄娟;湖南近代航运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阳信生;湖南近代绅士阶层研究(1895—1912)[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河清;湘江沿岸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17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D];四川大学;2007年
9 徐贻军;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湖南A市村镇银行发展研究对策[D];南昌大学;2015年
2 刘发亮;清代湖南育婴事业研究(1662-1911)[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杭州;湖南两汉明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余建明;湖南近代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杨立勇;湖南向广东输出农村劳动力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蒋星;“文革”十年湖南人口研究(1966-1976年)[D];湘潭大学;2014年
7 李佳茜;湖南高速融资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邹铨;提升湖南区域软实力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潘峰;湖南城乡统筹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10 尹飞飞;信息化对湖南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D];湘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87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987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