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中期伊、洛河流域考古学文化观察
发布时间:2017-10-07 15:26
本文关键词:新石器时代中期伊、洛河流域考古学文化观察
【摘要】:本文以考古类型学和地层学为基础,梳理、分析了伊、洛河流域已发表过简报的诸小型遗址,并结合区域聚落形态学研究方法,将该流域再细分为相对独立的小地理空间,讨论了各空间内的考古学文化面貌特点以及之间的差别,并尝试对小区域内的聚落形态进行观察,以求得出更为详细的文化演变过程。 本文研究内容的时间范围自裴李岗文始,至仰韶文化止,空间范围涉及卢氏县、栾川县、洛宁县、宜阳县、伊川县,以及偃师市、洛阳市和登封市(本文涉及的孙村遗址位于伊河支流上游的登封市西端)。在对遗址数量和位置进行统计、整理后,本文利用CorelDRAW软件绘制了裴李岗和仰韶文化时期各区域的遗址分布图。
【关键词】:伊 洛河流域 裴李岗文化 仰韶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7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1
- 一、当前研究成果及理论8-9
- 二、本文研究范围9
- 三、本文研究意义9-11
- 第二章 区域自然环境概述11-14
- 一、环境与文化生态的关系11
- 二、区域环境综述11-13
- 三、历史环境变迁13-14
- 第三章 裴李岗文化时期伊、洛河流域的考古学文化14-24
- 一、遗址统计14-15
- 二、区域划分15
- 三、典型遗址分析15-19
- (一) 洛河流域15
- (二) 伊河流域15-19
- 四、文化分期及特征19-21
- 五、区域聚落空间分析21-24
- 第四章 仰韶文化时期伊、洛河流域考古学文化24-53
- 一、遗址统计24
- 二、区域划分24-25
- 三、典型遗址分析25-43
- (一) 洛阳盆地25-35
- (二) 伊河流域35-43
- 四、文化分期及特征43-47
- (一) 洛阳盆地43-46
- (二) 伊河流域46-47
- 五、墓葬形式分析47-51
- (一) 瓮棺葬研究47-49
- (二) 土坑竖穴葬49-51
- 六、区域聚落空间分析51-53
- 第五章 总结53-55
- 一、各小区域考古学文化分期特征及与周边地区的互动53-54
- 二、区域聚落形态54-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中轩;闫慧;吴国玺;;河南省新石器遗址的时空特征及其环境背景[J];河南科学;2010年07期
2 孙祖初;;秦王寨文化研究[J];华夏考古;1991年03期
3 孙广清;;河南裴李岗文化的分布和地域类型[J];华夏考古;1992年04期
4 ;洛阳市偃师县高崖遗址发掘报告[J];华夏考古;1996年04期
5 ;河南省登封矿区铁路登封伊川段古遗址调查发掘报告[J];华夏考古;1998年02期
6 刘笑春;;河南偃师汤泉沟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试掘[J];考古;1962年11期
7 高天麟;;伊河下游几处新石器恴址的娍查[J];考古;1964年01期
8 李仰松;;河南偃师伊河南岸考古娍查奻掘报告[J];考古;1964年11期
9 ;洛阳矬李遗址试掘简报[J];考古;1978年01期
10 杜金鹏;;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仰韶文化遗存[J];考古;198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蔚;裴李岗文化的分期及考古类型探讨[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88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988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