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宋元明清长安地区文化考察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19:50

  本文关键词:宋元明清长安地区文化考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张礼 赵]! 毕沅 足立喜六 文化考察


【摘要】:长安是周秦汉唐都城,遗留的文物古迹非常可观,研究宋元明清文人对长安地区文物古迹的游览考察,有助于丰富对长安地区遗存文物古迹的认知,对当今文物保护工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以历史文献资料、考古资料和学者前辈的相关研究为参考,对宋元明清长安地区文化考察活动进行初步研究。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宋明文人士大夫对长安文物古迹的考察。以北宋张礼和明代赵]!考察长安地区文物古迹为重点研究对象。北宋张礼和友人陈明微从安上门进入长安城南,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考察。大致行程路线是先从安上门向南到启夏门,出启夏门到南郊,最远至南五台,从南五台北还,过明德门,一路向北,穿过诸坊,自含光门入城。七天行程,几乎访遍了城南文物古迹,包括许多佛寺道观、墓葬,还十分留意城南自然风貌。张礼这趟城南之旅,完整记录在《游城南记》一书中。明代赵]!喜好金石碑刻,和外甥王允濂考察了终南山、九峻山、西安城南,搜集到了许多前代金石碑刻,编成《石墨镌华》。赵]!考察西安城南时,特地携带张礼《游城南记》,大体遵循张礼的考察路线,将所见与张礼不同之处一一作记录,写下《游城南》。赵]!从永宁门出,一路向南考察城南文物古迹,远至终南山北麓沣峪口、高冠峪。第二章,毕沅及其幕府学者对长安地区文物古迹的考察与保护。重点介绍毕沅出任陕西巡抚期间,亲赴山野,考察文物古迹,制定措施,保护古代陵墓,修整碑林。在其幕下众多学者帮助下,编成《关中胜迹图志》和《关中金石记》等著作,对祖国文化保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其行为和影响进行高度评价。第三章,清末以足立喜六为代表的外国人士对长安地区文物古迹的考察。足立喜六毕业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06年受聘于清政府,来华到陕西高等学堂任教,在西安生活工作了四年。在西安期间,他利用闲暇对西安地区的文物古迹进行了考察,利用当时先进的工具和数理知识对文物古迹进行了具有近代科学意义的实测。第四章,结语。对三个时代的文化考察活动进行总结,指出这几次对长安地区文物古迹进行的考察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发展进步性,反映了古人对历史对华夏文化的一种发自内在的尊崇。文化考察对当代治学者的启示,要注重实地调查。本文的特色在于:我国古代专门针对文物古迹的游览、考察活动起源很早,目前学界对此类活动的研究不十分充分。长安地区文物遗存非常丰富,吸引了不少文人学者前来参观考察,但相关研究并不多。本文以张礼、赵]!、毕沅、足立喜六为重点研究对象,介绍他们在长安地区考察、保护文物古迹的经过。
【关键词】:张礼 赵]! 毕沅 足立喜六 文化考察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7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7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9-10
  • 一、选题缘由9-10
  • 二、选题意义10
  • 第二节 研究现状评述10-13
  • 一、对古代旅游进行的研究10-11
  • 二、关于宋元明清长安的相关研究11-12
  • 三、对张礼、赵]!、毕沅、足立喜六考察长安古迹的研究12-13
  • 四、考古资料13
  • 第三节 研究目标、范围、内容及方法13-17
  • 一、研究目标13-14
  • 二、研究范围14
  • 三、研究内容14
  • 四、研究方法14-17
  • 第一章 宋明文人士大夫对长安文物古迹的考察——以张礼、赵]!游城南为代表17-35
  • 第一节 以张礼为代表的宋代人对长安城南文物古迹的考察17-27
  • 一、张礼游城南的深刻历史文化渊源17-18
  • 二、宋代长安18
  • 三、张礼生平及《游城南记》版本简介18-19
  • 四、张礼对长安城南遗迹的考察19-27
  • 第二节 以赵]!为代表的明代人对长安城南文物古迹的考察27-35
  • 一、赵]!生平简介及《游城南》27-29
  • 二、明代西安29
  • 三、赵崛对长安的考察29-35
  • 第二章 毕沅及其幕府对长安地区古文物迹的考察和保护35-49
  • 第一节 毕沅生平及其幕府简介35-38
  • 一 毕沅生平简介35-36
  • 二 毕沅幕府学者简介36-38
  • 第二节 毕沅幕府对长安文物古迹的考察与保护38-46
  • 一、毕沅身体力行考察文化古迹39
  • 二、积极保护文物遗迹39-43
  • 三、修复古代建筑43-46
  • 第三节 小结46-49
  • 一、毕沅具备较为先进的文物保护意识46
  • 二、负面影响46-49
  • 第三章 清末以足立喜六为代表的外国人士对长安地区文物古迹的考察49-55
  • 第一节 足立喜六生平及《长安史迹研究》简介49-50
  • 第二节 足立喜六考察长安古迹概况50-52
  • 第三节 对足立喜六长安史迹考察活动的评价52-55
  • 一、具有近代科学意义的考察52-53
  • 二、考察中的失误之处53-55
  • 第四章 结语55-59
  • 第一节 对三个时代文化考察活动的总结55-56
  • 第二节 文化考察活动的实质是古人的历史观文化观56-57
  • 第三节 三个时代文化考察活动为现当代学者提供的借鉴与启示57-59
  • 参考文献59-63
  • 致谢63-6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5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晨曦;宋元明清长安地区文化考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89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989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8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