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及当代启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18:15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及当代启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技术异化 异化根源 异化后果 异化消解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不难看出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技术的种类在日趋繁多,对社会的影响力也在日趋增强,很多社会问题究其原因发现多与技术相关,在此背景下人们对技术的哲学反思应时而生。尽管技术思想不是马克思学术研究的主流思想,但是马克思探讨过许多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含技术异化思想。本文试图通过马克思对技术现象的描述,还原其背后的技术思想,把分散的技术思想提炼成统一的逻辑体系,归纳形成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用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为人们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技术异化问题提供启示。 本文一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为引言,主要论述选题思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对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研究情况,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对技术、异化及技术异化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解析,并对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来源及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马克思首先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异化思想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异化思想进行了批判与超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是对其异化劳动理论的继承与扩展。 第三章对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梳理,首先对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马克思从机器技术异化、分工技术异化、社会管理技术异化等方面入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刻剖析;其次从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资本家本性的贪婪、人类认识地局限性等方面揭示了马克思视域中技术异化产生的根源;再次就马克思关于技术异化对自然、社会与人本身产生的后果进行了解析;最后对马克思提出的消解技术异化的途径进行了归纳,即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治解放、实现共产主义和发展科技摆脱人类认识局限性等。 第四章结合当代国情与民生,从自然、社会、人本三个层面探讨了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对当代践行生态文明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及树立以人为本的技术观等方面的启示。 结语通过对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研究,不仅重温了马克思的理论还对当代的技术及其异化问题进行了反思,更从马克思对如何认识、分析、解决技术异化问题的方法论中寻找到了消解当代技术异化问题的相关启示。笔者坚信在未来人类与技术的博弈中,人类一定会摆脱技术的困扰,实现人与技术和谐共生。
【关键词】:马克思技术异化 异化根源 异化后果 异化消解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第一章 引言9-15
  • 一、选题思路及研究意义9-10
  • (一)选题思路9
  • (二)研究意义9-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一)国外研究现状10-11
  • (二)国内研究现状11-13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3-15
  • (一)研究方法13-14
  • (二)创新点14-15
  • 第二章 技术异化及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理论渊源15-22
  • 一、技术、异化及技术异化的涵义15-17
  • (一)技术的涵义15-16
  • (二)异化的涵义16
  • (三)技术异化的涵义16-17
  • 二、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理论渊源17-22
  • (一)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异化思想的批判与超越17-18
  • (二)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异化思想的继承与改造18-19
  • (三)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继承与扩展19-22
  • 第三章 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基本内容22-38
  • 一、马克思关于技术异化表现形式的思想22-26
  • (一)机器技术的异化22-24
  • (二)分工技术的异化24
  • (三)资本主义社会管理技术的异化24-26
  • 二、马克思关于技术异化产生根源的思想26-28
  •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26-27
  • (二)资本家人性的贪婪27
  • (三)人类认识水平的局限27-28
  • 三、马克思关于技术异化产生后果的思想28-34
  • (一)自然的异化后果28-30
  • (二)社会的异化后果30-32
  • (三)人的异化后果32-34
  • 四、马克思关于技术异化消解途径的思想34-38
  • (一)无产阶级政治解放是消解技术异化的基础34-35
  • (二)实现共产主义解放被奴役的人性是消解技术异化的途径35-36
  • (三)发展科技摆脱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是消解技术异化的方法36-38
  • 第四章 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当代启示38-45
  • 一、对践行生态文明观的启示38-40
  • 二、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启示40-42
  • 三、对树立以人为本的技术观的启示42-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50
  • 个人简历及发表的学术论文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丽;包国光;;试析技术异化的劳动异化根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江昀;论技术发展的社会后果及其控制[J];大自然探索;1999年03期

3 郑元景;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及其当代反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秦书生;胡晓华;;马克思技术哲学研究现状综述[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5 李健;谢鸿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李倩;;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研究评述[J];才智;2013年14期

7 魏义霞;异化理论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8 崔晓芳;;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思想的区别[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卿臻;试论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演变[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9期

10 谢勇军;李志军;;浅论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思想[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管锦绣;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关健;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皓;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张媛媛;科技的人本意蕴—马克思人与科技关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32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032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e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