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回应
本文关键词: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回应
【摘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受到三方面的挑战:一是意识形态话语主题的转换受到非马克思主义的解读;二是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受到新语境的挑战从而需要从三个方面创新;三是意识形态的文化特征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构成了挑战。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分析范式是我们解析与回应这些挑战的重要依据。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话语主题
【基金】:教育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究课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研究”(课题号:2008JYJ043)
【分类号】:A811;D61
【正文快照】: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指导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主导力量。但自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深刻转型以及民众思想观念的变化都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到挑战和冲击。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性话语权和主导地位,分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惠勤;;意识形态的变革与话语权——再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话语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杨耕;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及其启示──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孙道进;;环境伦理学的方法论困境及其症结[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胡海梅;;美苏民族政策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6 李安;;略谈中印传统文化之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施光跃;;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下的民生问题考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杨金运;;论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9 李丰春;;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工作60年(1949~2009年)发展历程及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10 周忠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新阶段对农业发展的引领[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鸣;;意识形态与美国革命的历史叙事[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变与常:关于社会转型方式的历史思考”历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杨明;;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姚文放;;审美文化学研究的现代视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忠朝;;行政安全与国家安全关系刍探[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虞崇胜;;倡导“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8 ;On the Clash and Coexistence of Human Civilizations[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京论坛(2004)论文选集[C];2004年
9 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10 王锁劳;;“伊斯兰”概念在国际关系中的曲解[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斌;哲学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锐;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与战略考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周明丽;中日韩三国合作的社会文化基础与东亚文化共同体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树勇;花勇;;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社会观[J];国际观察;2011年05期
2 胡刚;;论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中国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李国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新与旧[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5期
4 郑宏璋;;《列宁论反对修正主义》[J];读书;1960年09期
5 黄安淼;;列宁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民族特点相结合[J];中国民族;1960年04期
6 管敬绪;马克思战斗的一生[J];江淮论坛;1963年02期
7 云高;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胜利——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年03期
8 周维耀;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关键[J];长白学刊;1986年05期
9 李子昭;;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势在必行[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10 高文福;《资本论》没有过时[J];理论导刊;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晓英;;弘扬延安精神 增强“问题意识”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方诗铭;刘修明;;“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坚持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郭沫若的正确道路[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3 姜佑福;;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看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主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董瑞华;;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5 黄书进;史国枫;;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发展[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6 赵会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开展钱币研究工作[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7 邹昆辉;;建国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许兴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发展我国理论经济学——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历史使命[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柄;;毛泽东的《讲话》——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与文艺理论的完美交融[A];抗日战争与延安文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董瑞华;胡德平;;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视野——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公共经济学的研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拴乾;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篇章[N];新疆日报(汉);2001年
2 西安市委常委 杨殿钟;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重要文献[N];陕西日报;2007年
3 曹宣;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N];潮州日报;2007年
4 连小芳邋王健;纲领性文件带领中华民族阔步前进[N];宁夏日报;2007年
5 中共常德市委常委、秘书长 刘明;实践是个大问题[N];常德日报;2009年
6 奚广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人”的时代高度[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阮直;经典的阅读[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8 陇东学院 高新民;试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关系[N];陇东报;2011年
9 实习生 王姣玲;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生长点[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政治学所 王一程;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童贤成;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魏连;胡绳与马克思主义[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兴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演进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杨茜;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张志勇;人与制度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宏伟;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炜;推动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2 郭栋;在新的历史时期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3 杨宇晓;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4 詹乐;我国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李双套;伊格尔顿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以及启示[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6 曹俊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的丰富和发展[D];西华大学;2011年
7 宿秀平;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舒平洋;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视野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袁启文;论马克思人权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鲍福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评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45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045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