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传统文化普及方式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13 19:18

  本文关键词:借鉴传统文化普及方式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3年

借鉴传统文化普及方式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李超  

【摘要】: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如何让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即马克思主义如何实现大众化,深入人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多元思想文化对人民群众的心理和国家意识形态均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就显得尤为迫切。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过程中,需要选择有效的路径、方法和手段。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佛教之深入中国人的心灵、骨髓,恰好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重要的启示,具有借鉴价值。本文即从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角度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在这一部分,概念的界定是重点,没有准确、严密的概念,一切论述都将是空中楼阁; 第二部分探讨了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第三部分分析了儒家思想和佛教的传播方式和特点,这一部分是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关对策建议的基础; 第四部分以中国传统文化普及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寻求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的路径、方法和手段。在这一部分,本文结合第二、三部分的分析,一方面针对我国现在的具体国情实际,另一方面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普及的共性经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措施。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1;G1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小年;曹根记;;毛泽东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4期

2 高乃云;;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杨宏庭;;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经验初探[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4 冯刚;;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09期

5 纪亚光;吴荣生;;论大学生“红色社团”在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01期

6 黄长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场域与路径选择[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高长玲;;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策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7期

8 孙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孙熙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历程与基本经验[J];理论视野;2009年11期

10 王桂泉;张铁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J];理论探索;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山;;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挑战和路径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夏小华;;在大学生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原则与主要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佘君;高正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若干问题辨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王向阳;;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刘丹;吴琳;;对十七大以来党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唐碧君;;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唐玲;陈君锋;;论如何推进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胡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才智;2011年13期

9 李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活化选择[J];长白学刊;2012年03期

10 杨海波;;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述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杜鹃;;贵州高校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探微[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邓钧升;何跃;;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认同的现状研究[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刘丹;栗晓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思考[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4 周中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课题与实现路径[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2011年)[C];2011年

5 丁春福;何易蔓;;基于传播学视角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教育科学与边缘科学分册)[C];2013年

6 黄丽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分析[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范春婷;;学习雷锋精神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A];雷锋精神的时代观照——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艳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3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艳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D];武汉大学;2010年

5 王晓丽;普通高等学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韩国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延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董海浪;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邓亚秋;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肖芳;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倩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成果转化方式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5 郑波;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D];湘潭大学;2010年

6 王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刘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小松;中国传统儒学的普及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郑丽玲;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意蕴和基本路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秀珍;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东;;社会信息化概念的历史考察及其厘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段鸣骅;郑晓云;;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郭建宁;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高媛媛;司小强;;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及其重塑——兼谈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8期

5 ;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出炉 国民阅读步入数字时代[J];传媒;2008年08期

6 薛金慧;;从《大众哲学》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李静静;;高校开发感染教育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1期

8 邵军;;从客体角度解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2期

9 方小年;曹根记;;毛泽东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4期

10 宋一;;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J];大连干部学刊;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崇温;[N];北京日报;2007年

2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4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6年

4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柏思德 ,刘世生;马克斯·韦伯论中国社会和儒家思想[J];齐鲁学刊;1991年01期

2 王家骅;儒家思想与古代日本人的“孝”道[J];日本学刊;1992年02期

3 殷啸虎;市场经济与法律文化的更新──评郝铁川《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法治》[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4 刘志扬;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经营[J];理论学刊;1995年05期

5 陈启智;儒家思想与东亚发展模式[J];发展论坛;1995年02期

6 孙有中;实用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对话——评《死者的民主》[J];美国研究;2001年03期

7 王思睿;;儒家思想与现代民主制度[J];博览群书;2001年08期

8 赵亭;儒家“和谐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黄辉龙;;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启示[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严春宝;;儒家文化的南洋绝唱——峇峇文化[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涛;;闽赣地方神崇拜与思考[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卢明;;儒家思想在教育中的创新发展[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3 杨肇焱;;鲁迅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4 于波;;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科技的近代命运[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熊黎明;;现代经济发展对儒家思想的扬弃[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段跃庆;;逻辑思维与先秦儒家思想[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7 崔梅;;儒家思想与现代公共关系[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8 刘汉光;;浅论儒家思想对我国生态型诗学的构建[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俊勇;;儒学“天人合一”观念的现代价值[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曹亦冰;;是谁扼杀了水浒英雄——评《水浒传》(一百回)儒家思想[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光明日报;2004年

2 许嘉璐;[N];北京日报;2007年

3 徐从桉;[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4 郑任钊;[N];光明日报;2006年

5 丁海燕;[N];济宁日报;2006年

6 《商务时报》特约评论员 胡星斗;[N];商务时报;2007年

7 梁瑛;[N];深圳商报;2006年

8 泰达荷银投资总监 刘青山;[N];证券时报;2006年

9 ;[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10 同心;[N];中国文化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冬;先秦儒法思想继承改造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丽丽;先秦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代钦;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数学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朋星;杜甫与先秦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5 赵玉;道家与儒家的生态观与审美观[D];山东大学;2006年

6 严春宝;新加坡儒家文化传承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瑜;明清士绅家训研究(1368-1840)[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梁振杰;走近原始儒家—战国楚简儒家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9 李晓英;先秦儒道对“德”“道”的诠释[D];河南大学;2007年

10 黄梓根;孔老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泊;论先秦儒家贵“生”重“死”的生命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崔洁;中国儒家思想与现代平面设计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3 刘曙;傅雷文艺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新;贾至诗歌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5 韩晶磊;道家思想之现代价值—老庄思想的传统诠释与现代重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肖伟韬;白居易生存哲学简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栋;扬雄文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广勇;陆贾《新语》在儒家思想史上的地位初探[D];山东大学;2005年

9 魏昕烨;中国传统法律的儒家化及其影响[D];郑州大学;2006年

10 周广友;陶渊明的性情说[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借鉴传统文化普及方式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4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14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4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