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发展视视阈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
本文关键词:网络文化发展视视阈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师范大学》 2014年
网络文化发展视视阈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
胡文闻
【摘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要求,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开辟了人类社会生活崭新的生存空间。网络文化,作为网络通信技术与文化的相互融通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己成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如同经济全球化一样,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同样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既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拓展了新领域,提供了新平台,同时,也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传播信息与传播环境的互动,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传播学上得以充分体现。网络文化的特征功能、生产方式以及传播渠道重构,赋予马克思主义传播以新的路径选择。因此,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文化传播的有效对策,强化网络文化传播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作用,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 本选题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网络文化发展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先明确网络文化的含义、特征与功能,再进一步论述网络文化发展的趋势与实践的合理性;然后,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第二部分网络文化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新机遇。网络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范围提供新领域;传播方式提供新途径;贯通受众提供新渠道;传播内容提供新创新。第三部分网络文化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提出新挑战。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陷入影响弱势;多元性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陷入管控弱势;自由性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陷入技术弱势;互动性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陷入认知弱势。第四部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有效性的路径选择。分别从创新传播内容是提高网络文化传播有效性的基本前提;强化受众研究是提高网络文化传播有效性的坚实基础;转变传播方式是提高网络文化传播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优化传播效果是提高网络文化传播有效性的内在要求;健全传播体制提高网络文化传播的重要保障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总之,本选题的最终目的是将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向网络世界,通过不断优化马克思主义网络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力、辐射力和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坚定全党全社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正能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4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昌恩;;网络文化发展趋势和作用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张雪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学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3期
3 杨鲜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4 徐建军;石共文;;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5 张雷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科建设路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06期
6 沈炜;;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09期
7 王琦;;关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认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11期
8 黄长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场域与路径选择[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邬大光;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内涵与价值——与马丁·特罗教授的对话[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10 朱继东;刘光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网络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J];理论导刊;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玲;;试论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S1期
2 王维;杨治华;;近年来国内网络文化研究热点综述[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陈金山;;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挑战和路径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蔡翥,石侃;挑战与对策:网络社会化与青少年道德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程建家;;农村老龄贫困群体社会心理“扶贫”探析——基于优化人口心理素质的反贫困视角[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胡安全;;新时期中共党内教育活动的历史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黄妍;桑青松;;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人际空间距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胡国胜;;建国60年来中共领导开展纪念活动的基本经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沈慧;;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阳;;隐私话语的诞生与大众传媒业——一种知识考古学的路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林晓珊;;身体流动与性别不平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城市家庭汽车消费[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吴琳;;网络政治学视域下虚拟社会管理实践机制探索[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叶育成;;全球城市区域视角下的次区域协调规划探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谢天武;;互联网视域中政党形象的建构与传播[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6 虞崇胜;;倡导“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7 阎凤桥;;学术传统:优势或劣势?(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8 陆俊;;论网络社会运动[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9 肖亦卓;;世界城市内涵及形成的讨论[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世界城市基础——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何威;;QMC研究初探[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2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5 吕大忠;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反垄断和市场化[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堃;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耿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春希;森林资源综合信息标准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刘宏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陈鹤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王经芹;中西义利观及其对外交政策影响的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维;杨治华;;近年来国内网络文化研究热点综述[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王旭东;;社会信息化概念的历史考察及其厘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刘绪义;论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任长权,党胜利,王玉扩;网络教育产业化的功能透视[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苏星鸿;;网络境域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模式的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6 朱未;郑磊;;社交媒体监管政策调整:以英国骚乱为例[J];电子政务;2012年01期
7 陈晓宇;我国网络监管制度初探[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8 徐建军;石共文;;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9 汤雪梅;;微内容对互联网的价值重构[J];国际新闻界;2006年10期
10 苏星鸿;;网络文化境遇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臧学英;[N];光明日报;2001年
2 广西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韦克义;[N];广西日报;2007年
3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修荣腾;[N];通信信息报;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文闻;网络文化发展视视阈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相关作者
>胡文闻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网络文化发展视视阈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98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29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