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扎根的逻辑与特质——从中国近代史的内在趋势出发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逻辑与特质 中国近代史 世纪中国革命 出处:《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世纪中国革命的展开是和一个努力向外探求真理的过程相伴随的。在探求的过程中,中国人遇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外来的真理。而要把握20世纪中国革命,一定不能脱离全球性的视角——这里的全球性,不仅指全球性的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压迫体系,也指世界范围内对于这种压迫体系的反抗,所以要在中国历史的内在脉动中来认识20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在沿用进化论的逻辑或者将后者看成对前者被动承受的结果,更不是要用文明史观来吞噬革命史观,而是对历史大势的重新发现和解释,不仅是重新发现新的"势",同时也发现新的"理"。
[Abstract]:The beginning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in 20th century was accompanied by an effort to seek truth from the outside. In the process of seeking truth, the Chinese people encountered Marxism as an external truth. It must not be divorced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the globality here, not only the global capitalist and colonial oppressive system, but also the worldwide revolt against this system of oppressi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ist revolution in 20th century in the inner pulsation of Chinese history, we are not following the logic of evolution or viewing the latter as the result of passively bearing on the former, nor do we want to devour the revolutionary historical view with the view of civilization history. It is the rediscovery and explanation of the historical trend, not only to rediscover the new "potential", but also to discover the new "theory".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A8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振华;;聊斋俚曲与下层社会的道德教化[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孙静;;悲剧时代与志士情怀——论潘德舆及其诗歌[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章永俊;;龚自珍的西北史地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章永俊;;清中后期京师学人的交游[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赵炎才;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基本特征刍议[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7 汤奇学,孟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8 李国飞;彭秋香;;简论近代“新民思潮”的逻辑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王飚;“人”的觉醒对传统文学原则的挑战——论龚自珍文学思想的近代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章征科;晚清中央政治权威丧失的原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新编《瞿秋白传》节选[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5辑)[C];2011年
2 姜秀玉;;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思想及其对朝鲜的影响[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3 王岗;;回归主流文化的中国武术发展战略[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4 傅学良;;对中国近代思想家解决我国人口过剩问题方案的述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5 杨小辉;;觉醒与呐喊——20世纪初新知识阶层的“中等社会”论说[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张剑;;“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推展科学事业的一生[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7 陈卫平;;毛泽东的实践论与传统知行观的近代嬗变[A];毛泽东研究总第3辑2008年第1辑[C];2008年
8 葛志毅;;中国古代史学的精神文化传统[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9 王中江;;进化主义与中国近代的保守、渐进与激进[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10 杨天宏;;系统性的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5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曹传清;赫德对晚清中国社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晖;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我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动因[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玲玲;漠河金矿官督商办经营研究(1888-1900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艳;乾嘉诗人舒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志威;王,
本文编号:1494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494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