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时间逻辑

发布时间:2018-03-28 09:53

  本文选题:时间逻辑 切入点:绝对资本 出处:《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年06期


【摘要】:时间作为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形式,规范着人们的生存实践的心理结构。通过对历史逻辑的内在环节加以整理和连结,就会在建构西方文明的诸多的共相中发现"时间"、"资本"这两个重要概念,探讨时间观念的转变与资本逻辑的内在联系,就能揭示时间观与资本的互动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对资本时间逻辑的考察,对资本的绝对、永恒的虚假性的揭示,对未来理想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逻辑及当下的经济生活现象予以思考,探讨时空观与资本观的内在逻辑,有助于形成理解资本化、资本全球化和社会发展进程的思路。
[Abstract]:Time, as the basic form of human social existence, regulates the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people's existence and practice. The two important concepts of "time" and "capital" will be found in many common phas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time and the logic of capital will be discussed. It can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ime and capital o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logic of capital time, the absolute and eternal falsehood of capital. It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capitalization that the logic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current phenomenon of economic life in the future ideal society will replace capitalist society, and the inner logic of the view of time and space and view of capital will be explored. The thought of the globalization of capital and the process of soci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上海电力学院社会科学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的财富革命研究”[13CZX00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天成;从传统范畴论到先验范畴论——康德的先验逻辑对传统形而上学范畴论的批判改造[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红军;沈玮玮;;中西视野下的荀子“礼法”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2 钱广华;;走出黑格尔体系的迷宫——一个另类的解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江泓;;电视新闻短评初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刘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6 朱霆;;福柯权力空间理论的建筑学解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叶甲生;;略论中国网络版权立法的现状及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8 李斌;;第三网络社会与新“差序格局”[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徐晓燕;;城市社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10 张秀燕;;基于3DS MAX的网络虚拟建筑场景漫游实现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志运;钟佳桂;莫云生;;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知识权力中心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秦国柱;;论移动数字时代广东社会管理的挑战与契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3 王永盛;;传统出版业应如何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斌;;网络民主背景下电子政务建设路径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龙永干;;蜕变的努力与“革命”的焦虑——鲁迅“左联”生存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周宇;;城市转型下创意产业空间的生产——以上海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周晓;洪亮平;;“再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更新创新方法初探——基于广东省“三旧改造”规划的辩证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代云;李健;吕娟;;市场经济下城市设计空间塑造的内在理性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建;;后现代消费社会身体的走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赵伶俐;;审美认知: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联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9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仇雪梅;基于控制论建构主义的思维建模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陈鹤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莉;数码摄影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8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马旭;网络舆论的伦理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新天;“实践唯物主义与改革开放”讨论述要[J];理论学习与研究;1993年03期

2 张中文;关于生活世界重建的实践唯物主义思考[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金铭铭;简论实践唯物主义[J];理论界;2005年06期

4 张万兵;科学实践唯物主义与科学发展观[J];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4期

5 陆剑杰;论实践唯物主义思维的此岸性——对中国“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反思[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何中华;;实践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东岳论丛;2006年03期

7 庞元正;;从创新理论到创新实践唯物主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8 余栋华;;论实践唯物主义与观念唯物主义[J];唯实;2007年01期

9 李永杰;;从实践唯心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从主体维度对其新哲学的建构[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7期

10 段忠桥;;质疑俞吾金教授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两个说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范吉雨;;实践唯物主义即马克思的“新哲学”[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2 沈玉龙;;近年来的实践唯物主义研究[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3 庞元正;;论创新实践与创新实践唯物主义[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4 孙晓毛;;论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立波;;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提纲)[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田心铭;;坚持党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A];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边立新;实践唯物主义:实践论与唯物论的统一[N];社会科学报;2000年

2 杨耕;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中国学者的“知识产权”[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杨耕;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也有“中国产权”[N];北京日报;2012年

4 南开大学哲学院 王南n\;实践唯物主义:一个开放的理论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沈江平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理论之争应置于现实的实践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陈先达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不能借“实践唯物主义”反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袁吉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种学术观点[N];光明日报;2006年

8 李伍峰;重视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探索理论[N];深圳商报;2005年

9 演讲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副校长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杨耕;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时代的真理和良心[N];光明日报;2014年

10 欧阳英;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历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爱军;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下的科学和技术[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徐积平;实用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永春;我国实践唯物主义研究及其当代走向[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华;论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郑肖波;论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之“新”[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陆正林;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教劳结合理[D];苏州大学;2007年

5 娄跃辉;实践唯物主义视域下中国经济哲学发展路径探析[D];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13年

6 郑广永;实践哲学底蕴探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孙清松;自我及其反身性建构[D];山东大学;2013年

8 李洋;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解读及其当代意义[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9 韩冰;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关于“生活世界”的哲学视野[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10 高维杰;康德的“客观性”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之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75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675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7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